新昌县沙溪镇马菊田村,72岁高龄的唐家火老人,近日领到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张身份证。 这位老人为什么72岁才有了身份证呢? 8月12号上午,马菊田村村民唐家木收到一份来自浙江省公安厅制证中心的邮政快递,他一看便知是他堂哥的身份证,这位堂哥就是唐家火。 提到唐家火为什么72岁才领身份证,唐家木告诉记者,唐家火的户口本来是在自己村里的。1970年,他在绍兴柯桥漓渚铁矿参加工作,户口也随之迁到了矿上。 然而,人有悲欢离合。1981年7月,唐家火从矿上失踪了,矿上和家人四处寻找,始终不见踪影。于是,老唐的户口被注销。 (派出所为老唐补录户口) 时光一晃三十七年。 今年6月的一天,唐家火突然回到了老家。老唐“死而复生”,着实让家人激动了一阵。然而现实严峻的生活问题摆在眼前,眼下的老唐神智比较糊涂,家里的弟弟身体残疾,行动不便。更糟糕的是老唐是个“黑户”,唐家木说:“他没有户口,房子都倒掉了,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低保照顾他什么都没有。” 7月26号,唐家木和村委会主任陈汉军陪着老唐来到柯桥漓渚派出所,申请恢复户口。由于老唐的户口早被注销,没有原始档案,恢复身份难上加难。派出所户籍民警金燕说,她参加工作多年,也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他精神状态不好,怕原始档案找不到,我们笔录做得再多,也只是间接能证明,就是没有证据。” 要证明老唐是老唐,必须找到老唐的原始档案和旁证。 7月27号,户籍民警金燕和余金良来到漓渚铁矿,找到了老唐的原始户口登记表。随后他们又连续奔波了两天,绕过山路十八弯,前往新昌县沙溪镇马菊田村实地调查。由于走访那几日正值三伏天,民警的警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最终,在新昌县公安局沙溪派出所、县档案馆沙溪镇查阅点,民警从1964年的人口普查档案中,找到了原始户籍档案。 37年后,老唐重新获得了身份。 随后,唐家木特地委托村委会主任陈汉军写了一封感谢信。唐家木说:“他们到实地去调查了不少人,很负责任,我也想不到有这么快。” (马菊田村村委会主任陈汉军代写的感谢信) 三个工作日,两位民警克服重重困难,跑了七个地点,做了九份询问笔录。金燕说,他们只是做了户籍民警的分内事。“能为他们做的我尽量做好。如果办不了户口,也是对他愧疚的。低保户办好的话,生活有保障了,他至少不用愁了。” (9月1日两位民警去老唐家回访)
“最多跑一次”民间故事丨7旬老人的第一张身份证
原文链接:“最多跑一次”民间故事丨7旬老人的第一张身份证,转发请注明来源!
「“最多跑一次”民间故事丨7旬老人的第一张身份证」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