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木匠高寿,可子孙们却不成器,道士:老人得了儿孙的福

读经典聊斋故事,知世间为人之道,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故事名字是,《借寿之法》。


在很久很久以前,莲花镇有一个名叫李宝华的木匠,此人相貌堂堂,身材魁梧,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因为李家世代做木工活,传到李宝华这一代,木工手艺更是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李宝华16岁那年,当地的没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子,双方也对对方都很满意,所以李宝华的父母就张罗着打算让二人成亲,可是就在成亲的前一天,这女子却突然离奇死亡,这门亲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又过了几年,媒婆又给李宝华介绍了一个女子,可是和之前的一样,这女子在过门之前还好好的,过门之后不到一个月,居然暴病而亡了,这一下子,可谓是轰动了当地,当地说什么的都有,不过大部分人都说李宝华命太硬,有着克妻之症!


自此之后,当地就再也没有人给李宝华介绍过女子了,一转眼,李宝华已经年过四旬,父母也在几年之前去世了,当时那个年代,大部分的人都是十七八岁就已经成亲了,40多岁的人基本上都做了爷爷外公,而李宝华却还是孑然一身,连个妻子都没有,每当看到别家欢聚一堂的时候,他心中就有着无数的凄凉!


这一日,李宝华去镇上赶集,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女子在一颗歪脖树上准备上吊自尽,李宝华本是一个热心肠,看到这个情景之后,赶紧放下了手中的东西前去把这女子给救了下来,女子看到李宝华之后,居然呜呜的哭了起来,李宝华赶紧安慰她,哪知这女子哭的更凶了!

经过交谈得知,这女子名叫霍金莲,乃是苏州城人士,父母因病离世了,他来此地投奔亲戚,可是亲戚却搬离了此地,而此时的霍金莲身上的盘缠也花的差不多了,无奈之下,她一时想不开就准备上吊自尽!


李宝华听到霍金莲的身世之后,觉得她非常可怜,于是对霍金莲说道:“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就去我家暂时居住吧,我家有好几间空房,足够你居住了!”


就这样,霍金莲跟着李宝华回到了家,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自从霍金莲住进李宝华家中之后,当地的人们议论纷纷,毕竟李宝华是一个40出头的光棍,霍金莲却是一个20来岁的年轻女子,这二人没名没分的住在一起,难免不被人议论!


不过,李宝华和霍金莲却不把这当回事,李宝华每天去木匠铺中忙乎,回来的时候,霍金莲早早的就把饭给做好了,李宝华看着家中这个场景,觉得非常幸福!


两个月之后,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霍金莲居然嫁给了李宝华,要知道这二人年龄相差足足有20岁,完全就是老夫少妻,大家都很不看好这对婚姻!

可是二人成亲之后,过得非常恩爱,没过多久,霍金莲就为李宝华生下了一个儿子,小家伙长得俊俏极了,像极了霍金莲,和李宝华的样子,倒是八竿子打不着,李宝华给这孩子取名叫李德,大家都说李宝华有福气,年纪这么大了,居然得了这么一个老来子!


就这样又过了三年,霍金莲又为李宝华生了一个儿子,小儿子的名字叫李福,要说这小儿子,简直和李宝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五官活脱脱就像是缩小版的李宝华,李宝华看着这个儿子,心里也是非常的高兴!


慢慢的,李宝华的这两个儿子渐渐长大了,大儿子李德跟着李宝华学习木工手艺,小小年纪就跟着李宝华在木匠铺内打下手,而小儿子李福则喜欢读书,李宝华看着小儿子如此喜爱读书,便把他送入了私塾,让他好好读书!


李德17岁那年,李宝华拿出了自己的积蓄,为李德在镇上买了新房子,帮着他娶了媳妇,李德也在镇上开了一家木匠铺,生意做得倒也是红火无比!


李德成亲之后,没过多久,妻子就怀上了孩子,这可把李宝华给高兴坏了,要知道,此时自己已经将近60岁,能在有生之年抱上孙子,李宝华觉得这是上天赐给他的福气!

李德也是争气,成亲之后,三年生了三个孩子,而且这三个孩子都是男孩儿,一时之间,李家人丁兴旺了起来,李宝华看着这三个孙子,觉得非常幸福!


再说李福,他倒也是一个极其争气的孩子,年仅15岁就考中了秀才,三年之后,正当李福打算上京赶考的时候,母亲霍金莲却在此时病倒了,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短短一个月时间,霍金连就躺在床上,连动都动不了了,李宝华为了不让孩子们操心,亲自照顾着霍金莲,可是,尽管李宝华尽心尽力的照顾着,或今年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了!


这一日,霍金莲让李宝华把镇上的大儿子李德,和小儿子李福叫到跟前,看样子是要交代后事,当李德托家带口的赶回家中的时候,霍金莲已经奄奄一息了,他拉住李德和李福的手,对着兄弟二人说道:“我的身体估计也就这一两天了,我死之后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的父亲,他比我大20岁,今年已经60多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你们的父亲,要不然的话,我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息的!”


两个儿子听了以后连连点头,对霍金莲保证说道:“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照顾好父亲的!”


霍金莲听了以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霍金莲去世之后,李德和李福妥善的为霍金莲办理了丧事,看着母亲已经入土为安,李德对父亲说道:“爹,母亲已经去世了,正所谓人死不能复生,我知道您年纪大,要不然的话,您就搬到镇上和我们一起出去住吧!”


李宝华听了以后,连连摆手对李德说道:“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没病没灾的,自理能力也完全可以,我就呆在乡下,你不用惦记着我,好好把自己的小家庭过好就行了!”


而此时,李福也对大哥李德说道:“是呀,大哥,家中有我照看就行了,我会好好照顾父亲的!”


李德听了以后也没有推辞,就这样辞别了父亲和弟弟,带着妻儿去了镇上!


半年之后,李宝华对李福说道:“马上就要到科考的时间了,咱们这地方离京城还要有半个月的路程,你就提前出发吧,要不然的话,万一路上有个耽搁,错过了考期就不好了!”


李福听了以后,连连摆手说道:“爹,母亲去世之前,我向她保证过,要好好照顾您的,所以我不打算去科考了,这半年以来我也没怎么复习功课,我打算就在咱们当地做一个教书先生,顺便也能照顾您的衣食起居!”

李宝华听了以后勃然大怒,一拍桌子对李福喝道:“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一个没出息的玩意儿呢?我知道你从小就喜欢读书,考取功名是你终生的理想,你要是不上京赶考的话,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的!”


李福看着李宝华如此动怒,心中也是有些害怕,因为从小到大,李宝华对他们兄弟二人一直都非常温和,即使有时候,他和哥哥闯了祸,母亲要揍他们,父亲都会把他们拦在身后,护着他们!


无奈之下,李福只好答应父亲李宝华,前去上京赶考,而此时的李宝华,这才眉开眼笑了起来!


第二天,李宝华帮李福收拾好了行囊,亲自把他送到了镇子口,这才依依不舍的和李福告别了!


李福知道,父亲为自己付出很多,于是心中暗暗发誓,此次上京赶考一定要考中功名,让父亲过上好日子!


自从李福走了之后,李德来到了家中,声称要接李宝华去镇上居住,李宝华在自家的老房子居住惯了,不愿意去镇上,可是又拗不过儿子李德再三邀请,最后,他对李德说道:“你只要有空带着孩子来我这儿看看就行了,城里我住不惯的,现在别看我年纪大了,但是我的身子骨很硬朗,你就放心的在镇中经营着你的木匠铺,只要你们小两口把日子给过好了,我也跟着高兴!”

就这样,李德三天两头的来到乡下,看望李宝华,乡里乡亲们都感慨,李宝华生了个好儿子!


而李福自从上京赶考之后,果然考中了功名,皇上委任他为京城的官员,在京城之中任职,李福回家之后,本来想着把老父亲接到京城之中居住,可是看到大哥李德三天两头的来到乡下,看望老父亲,于是也放下了心来!


他知道父亲李宝华的脾气,一辈子在乡下住惯了,根本不愿意去城中居住,去了京城之中,难免会不舒服,于是他便对大哥李德说道:“我此次考中了功名,要去京城任职,日后可能不会经常回家,今后家里可能要拜托大哥了!”


李德听了以后摆了摆手,对李福说道:“你这是哪里的话?子女奉养父母,乃是应尽的责任,我住的地方离父亲近一些,经常来看看父亲,那是义不容辞的事,你就放心吧,如果在父亲肯定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李福听了李德的话之后,觉得非常感动,于是给李德深了一躬之后就离开家去京城赴任了!


一转眼,20年的时间过去了,此时的李宝华已经是一个80岁高龄的老人了,虽然走路已经步履蹒跚,但是却没有一点毛病,每日吃饭还都能吃一大碗,不光如此,李宝华还能下地干活,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属实不多见!


而此时的李德也已经40岁了,和父亲不同的是,他的身体远远不如父亲那般好,虽然比父亲年轻,但是已经一身的病痛,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李德早早的就把木匠铺交给大儿子李伟打理!

可是这也让二儿子和三儿子觉得心中不舒服,二儿子成天去外面赌博,输了就对李德大吼大叫,三儿子每日酗酒,整天喝的醉醺醺的,有一次天寒地冻的,他居然喝醉了酒,睡在了一块冰面上,等到人们发现的时候,早已经冻死了!


慢慢打,当地便传出了一些莫须有的风声,大家都说李宝华年纪太大了,折了儿孙的福,所以李德的身体才越来越差,就连李德的三个儿子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牵连!


这一日,李德回乡看望父亲,突然遇到了当地的一个老熟人,于是就和这老熟人闲聊了起来,聊着聊着,突然迎面走过来,一个老道士,这老道士看了李德一眼,口中喃喃的说道:“真是奇了怪了,我看你这面相倒也不像短命之人,为什么会如此病病殃殃的呢?”


李德一听来了兴趣,立刻询问着老道士,这老道士捋了捋胡须,对李德说道:“不知道你们家是否有高寿的老人!”


李德听了以后,看了看同乡的乡亲,疑惑的点了点头,并且对道士说了父亲的事情,那道士听了以后连连叹息说道:“唉,这就对了,自古以来,什么都要讲究个平衡,你家这位老人如此高寿,这也使得子孙后代们时运不济,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您家这位父亲应该是托了哪位高人,运用了借寿之法,这才使自己活了这么长的时间,不过,这借寿之法的弊端就是他会反噬自己的子孙后代,所以很少有人动用此法,唉,真是没想到,自古以来,虎毒不食子,可是今天居然让我碰到了这种事情!”

李德听了以后,立刻惊得目瞪口呆,他没有想到,父亲如此长寿,居然是动用了借寿之法,怪不得这些年来自己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原来全都拜父亲所赐!


和李德在一起的那个乡亲,听了以后也是连连咋舌,也跟着感叹李宝华实在是太过恶毒了!


只是没过多久就传遍了当地,原因就是当初和李德一起赶路的那个乡亲是一个大嘴巴,他把自己在路上碰到的是给很多的乡里乡亲们都说了,乡里乡亲们本就觉得一个80多岁的老人还如此健朗,特别奇怪,在听到众人都这么议论,当下也是相信了此事!


李宝华在外面遛弯的时候也听到了这些风言风语,可是他知道此事定有蹊跷,他想要去镇上跟儿子李德解释,可是没想到,李德三番两次的闭门不见,李宝华知道李德是生了自己的气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屋之中!


就这样过了半年多,由于李宝华每日里心情沉闷,所以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而李德也再没有来看过他了,乡里乡亲们自从知道借寿之事之后,都对李宝华避之不及,有好几次,李宝华从地上摔倒,乡亲们看到之后,都装作没看到似的,走远了,这使得李宝华在乡下的日子过得非常凄惨!


这一日,李福带着妻儿回到了家中,他远远的就看见父亲的老宅,院子里面荒凉无比,好像许久都没有人打扫过了,李福觉得非常好奇,因为在他离家的这些年,他每个月都会给哥哥一些钱,让哥哥好好照顾父亲,而每次李福回来的时候,都看到父亲都被照顾的好好的,这也使他在京城之中心安理得的住着,可是现在怎么突然之间变成这样了呢?


带着心中的好奇,李福推开了老宅的大门,走进了院子,当他走进父亲房子的时候,突然,一股恶臭扑面而来,父亲仿佛听到了声音,慢慢悠悠的从床上坐了起来!

李福看到父亲憔悴的样子,顿时一阵心疼,他抱住父亲大哭了起来,对父亲说道:“爹,您这是怎么了,我年初回来的时候,您还精神抖擞,怎么到了年底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我大哥呢?他怎么不管你呀?”


李宝华看到儿子李福之后,顿时激动了起来,对李福说道:“你终于回来了,你快去劝劝你大哥吧!他误会我了,我从来没有想着害过他,从来没有呀!”


在和父亲的交谈中,李福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他气愤的对父亲说道:“爹,我现在就去找我大哥!”


说完之后,他怒气冲冲的去了镇上,等见到大哥李德的时候,李福开门见山的对李德说道:“你为什么这么不相信父亲?父亲把我们养大十分不容易,可是你居然做出这种事情来!”


李德刚开始的时候吞吞吐吐,拒不承认,可是李福却声称父亲一定不会做出那种事来,看着大哥如此,李福恨铁不成钢的对大哥说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原来,李德并不是李宝华的亲生儿子,当年的霍金莲也不是来此地投亲的,当初她和一个书生私定终身,可是书生上京赶考之后就再无音讯,当时的霍金莲已经怀上了书生的孩子,眼看着肚子一天天就要大起来了,霍金磊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上吊自尽,幸好遇到了当时的李宝华,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后来,李宝华得知霍金莲的事情之后,便对霍金莲说道:“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就嫁给我吧,我来帮你把这孩子给养大,把他当做亲生儿子一样疼爱!”

就这样,霍金莲嫁给了李宝华为妻,二人成亲之后,李宝华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对待李德像亲生儿子一般,此事本来李福是不知道的,直到母亲霍金莲病重之时,他无意间听到了父亲和母亲的谈话,这才知道了这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李德听了弟弟李福的讲述之后,惊得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


李福看着李德这个表情,冷哼一声,对李德说道:“这就是我为什么不相信借寿之法了,所谓借寿之法,借的都是自己子孙后代的寿命,你和父亲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他怎么可能动用此法呢?据我所知,你每日里胡吃海喝,也不加强锻炼,这才导致身体亏损,而你对孩子们丝毫不加以教育,这才导致三个孩子吃喝嫖赌,这些事你怎么能怪罪到父亲的头上呢?我看你分明就是不想尽赡养的义务!”


说完之后,李福头也不回的就离开了李德的家中,李德看着李福离去的背影,顿时泪流满面了起来,其实李福说的没错,他只是不想一个人赡养父亲,所以才编造出这么一套谎言来,就连那老道士也是自己临时找来诓骗乡里乡亲们的!


李福回到老宅之后,请了大夫为父亲查看身体,不过所幸的,李宝华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消瘦而已,听了大夫的话之后,李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他也反思了自己身上的问题,如果自己能够经常回家来看望父亲的话,父亲也不至于孤苦伶仃大半年的时间,李福把父亲李宝华接到了京城之中居住,不让他受一点的累,在李福的精心照顾之下,李宝华足足活到了103岁,这才寿终正寝了!


今天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激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或者您身边有什么有趣的故事,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出来,感谢支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民间故事:木匠高寿,可子孙们却不成器,道士:老人得了儿孙的福」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