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子文(网名-笑口常开)山西省五台县蒋坊村人氏,生于一九五一年,于一九七一年在太原参加工作,现已退休。在太原居住五十余年,平生喜欢看书写些杂感充实自已的生活。 龙湾山的民间神话传说(原创) 龙湾山是一座既幽静而又神密的小山峰。在当地历代老辈人口口相传,流传下了关于龙湾山的许多优美而神密的神话传说故事。 在讲故事之前,先讲一下龙湾山的山势和它的所处环境位置。龙湾山位于五台县蒋坊村村西二华里之处,山势是南北两山头较低,中间山峰缓缓拨高,山后相连着五台山山脉的大山峰。从山形的前面来看,就象是一个天然的大簸箕形状,从龙湾山南北两头的山脚处,向山腰中间凹进而又凸起的小土丘部位的形状来看,又象是个躺倒的大元宝中间的形状。 在山脚下中间位值,距山根处约五百米处有两个大水塘,山泉水涌流不断,从古至今一直日夜川流不息。此处的水资源非常丰富而又清澈香甜,特别是北山嘴处有一小山泉出口处的泉水更加香甜可口,因泉水底处尽是白沙,因而古人便把此泉命名为《白沙泉》。此泉是五台境内四大名泉之一,在五台地区大部分人都知道此泉的名气。 五台地区四大名泉分别是,五台山般若泉,蒋坊龙湾白沙泉,神西水泉湾村的涌泉(又名小趵突泉、因和山东济南趵突泉相似,但没有济南的水流量大,而得名小趵突泉),高洪口桃花泉(因每年三月桃花开放之季,此泉周围就会升腾起漫漫雾气,而且此处的山桃花花瓣就会随着泉水飘流至远方而得名。此种自然景观犹如仙境一般优美)。这四处名泉口感都很甘甜,但又有各自的口感特色。而且这四处名泉还有各自的神话传说故事。 古人言传,龙湾山白沙泉因是神龙修行之处,因此,这里特别有灵气,远古时,神龙为救难于当地百姓,便在泉水中放了千万种药材,故当地百姓相传饮用此泉水后可以消灾去病,而且能治百病。因来此泉取水饮用者繁多,天长日久白沙泉的美名在当地也就家喻户晓了。泉水能治百病这是个美丽的传说,但此泉水的口感香甜微妙是真实的。如各位读者有幸来到此处,你亲自品尝一下,就知道此泉水的可口微妙之处了。 龙湾有山有水,环境怡人,五台人便把这里称为五台的小江南,这里过去曾经栽种过水稻,又养过鱼,把此地称为鱼米之乡的小江南也是名副其实的。 因龙湾山环境幽静,古人在此建有龙王庙,龙王庙对面又建一座古香古色的八角楼大戏台。自元代建起这两座古建筑后,就定为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在这里赶庙会唱大戏,用此形式祭祀龙王庙的龙王爷,以求风调雨顺。会期为五至七天,这就是五台境内人人皆知的四月二十八的龙湾古庙会。因龙湾不是村庄,只是一个庙宇的所在地,在古时此处无有村界,因此处附近蒋坊村,西峽村,东峽村这三村离的最近,古时这三村村民便约定为庙会期间的一切费用由三村共同负担支付。此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从此事来看,三村的村民们也一直延续继承了古人们的精诚团结的历史底蕴精神。 因古时龙王庙香火旺盛,附近邻村的香客捐资多,晚清时期,村民们在龙王庙北面的宽广之处又建起了观音庙和戏台一座,观音庙和龙王庙同样是坐西向东,新盖的戏台和八角楼大戏台一样是坐东向西,但新戏台的戏场院比龙王庙的戏场院大了许多,人们看了有一种十分宽广而爽目的感觉。村民们把后建的戏台称为新戏台,过去在四月二十八赶会时,赶上好年景村民们富裕时,也有时候请两个戏班同时为古庙会助兴。有时在两个戏台上同唱一个剧情的古装戏,当地人称唱对台戏。每到这个时侯,两个剧团的主角都很卖力,各显自已的戏剧唱功和表演绝技,往往都能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每到农历四月二十八,四邻八乡的村亲们,来此赶会的人把两个戏场院挤的水泄不通。可想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的盛大和热闹繁荣。而且龙湾古庙会历来都有物资交流给予助兴,每到会期不仅本省附近的商人来此做生意,而且河北,内蒙,河南的商人也会汇聚在这里,为古庙会助兴在此交流物资。过去每年一到会期,会场上就出现了人山人海的景象。因此,龙湾庙会从古至今在五台地区还是较有名气的。 而龙湾山的龙王庙又是五台古八景之一的龙湾烟雨的实地出处,因龙王庙紧靠山根而建,通风不好,潮气较大,久而久之这里就凝聚成较大的冷空气气雾,加之庙里的香火烟雾较多,因此每到春夏秋三季,遇到阴雨之际,此处的雾气就会凝聚成一团一团的从龙王庙的格扇窗户眼里徐徐地翻滚而冒出,然后又从房檐上飘起慢慢开始轻浮地飘散。这种现象也可能是一种虹吸效应原理的产生。因而此种自然景观便成为五台古八景之一的龙湾烟雨的神奇景观。可惜此处的古建筑文物,在一九六五年部队入驻龙湾山后给拆除了。随之五台古八景又少了一景。在此摘录当代诗界五台籍女诗人,郎变香老师关于描写《龙湾烟雨》的诗句: 《龙湾烟雨》 元朝古寺座龙湾, 格扇烟云袅袅闲, 钟磬迎来虔敬客, 白沙泉畔笑开颜。 用郎老师赞美《龙湾烟雨》的优美诗句可以给龙湾景观增添了一种自然的美感。以上是龙湾山自然景观的故事。 在远古时期,当地就有关于龙湾山的神话传说故事。历代老人相传,龙湾山是一条巨龙所变,南山嘴为龙尾,北山嘴为龙头,在以前龙湾山北山嘴的北面,有一个天然的大山洞,面积有五间房屋大小,高度有二层楼房高。而且山洞里还有许多泥塑佛像,成群的红嘴山鸦把这里当成了它们的家园。每天不停的飞进飞出给龙湾山添加了一种特殊的风景和神密感。当地老人们把此山洞称为龙眼窟窿,相传是当年龙的眼睛风化而形成,此山洞在七十年代初期,因农业学大寨需用石头,蒋坊村民们便在此处炸山取石材时,把老百姓传说中的龙眼窟窿给炸没了,从此神密的龙眼窟窿也随之消失了。在龙眼窟窿位置的山脚下的地段,原先是一处断崖式的大平整立式岩石,立式岩石上面有许多个牛蹄印和羊蹄印,当地老人们称为金羊蹄印和金牛蹄印。因此处是大路边,这里山景又好,每当人们走到此处就不由的住足观赏这里的美景,在观美景的同时,人们也不由的去触摸一下岩石上的牛蹄印和羊蹄印,经过几百年人们的触摸,久而久之岩石上的这些蹄印便形成了很光滑的形状,使人看了有一种既美观又神奇的感觉,因此古人们又联想到了神话传说,当地老辈人代代相传:都说龙湾山体内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里面有许多金牛和金羊,还有金鸡金狗和众多不同的金质动物。岩石上的牛蹄印和羊蹄印便是山内的金牛和金羊晚上出来上山吃草时留下的印记。而龙湾山的后面与小豆村山嘴连接的小山头之处,有一平整的大岩石上还留有仙人踩下的两个脚印,在一尺多长的脚印上面,还能看清楚古代人手工做的布鞋底上的手工针迹还很精致。种种印记也给当地人有一种丰富多彩的神话联想。所以古人们就从这些印记中想象说:龙湾山里的金牛和金羊们出来贪吃不想回去,出来时间久了,仙人就会出来把它们驱赶回去,所以就留下了这些有趣的脚印和蹄印。不过这些印记是真实的,是人们所能看到的。但是金牛金羊和仙人却是古人们想象出来的。这些蹄印和脚印都是古人们人为的凿刻上去的,一来是为了有个自然景观,二来是想给人们留下一个美好而丰富的想象素材。这些有趣的牛蹄和羊蹄的印记,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炸山取石材时也随之消失了。这也是社会变迁的自然规律,自古有些东西是会随着社会的的变化而消失的。 龙湾山在古人的想象和相传中让当地的历代人感到既美好而又神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都己不断地提高,对神话传说都不再感到神密。但自从部队入住龙湾山以后到现在已有数十年之久了,这么多年龙湾山一直是军管区,部队的驻地,龙湾山也就成了禁地。因当地老百姓不能近距离的观赏龙湾山的美景,更不了解龙湾山现在的近况和其的自然魅力。只能从远处看一看既优美而又神密的龙湾山外表的山景。因此,现在的龙湾山又给当地的老百姓增添了一种 特殊的现代神密感。 2022年7月18日于太原定稿
龙湾山的民间神话传说
原文链接:龙湾山的民间神话传说,转发请注明来源!
「龙湾山的民间神话传说」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