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饕餮吃自己:《山海经》神话传说(6)

古老而神奇的《山海经》反映了我们祖先伟大的想象力、创造力,蕴藏了巨大的智慧。其中的神话传说更是浪漫而瑰丽。

今天小编继续跟大家分享《山海经》里的神话传说,有兴趣的粉丝可以翻看小编的往期文章哟。

原文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译文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钩吾山,山上有很多美玉,山下有很多铜。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是羊身人面,眼睛长在腋窝下面,有老虎一样的牙齿、人一样的手,发出的声音似婴儿的啼哭声,它的名字叫狍鸮,能吃人。

狍鸮传说

狍鸮就是饕餮,是一种食人怪兽。传说它特别贪吃,最后竟然把自己的身体也吃掉了,只剩下一个脑袋。所以在商周的青铜鼎上,只刻有它狰狞的头部:虎口大张,龇牙咧嘴,双目圆瞪。鼎最初是用来盛食物的,上面铸的饕餮纹是为了让人们引以为戒。后来几经变迁,饕餮图案所具有的凝重、神秘、恐怖的气氛,增加了它驱邪避祸的功能,符合人们求福避祸的心态;而它庄严肃穆、冷淡狰狞的表情,更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后来刻有饕餮的青铜器主要用来祭祀,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饕餮的形象也逐渐演变成一种祛邪的神物。如今,在民间仍可看到有些人家的大门上有饕餮饰物,用来惊吓其他鬼神。

小编解读

饕餮,作为上古一种凶猛且残忍的魔兽,喜欢吃人,并且食量大。深入来看,饕餮其实就是当时社会黑暗一面的具体表现。

?在古代,由于人们愤恨奴隶制社会的压迫,以饕餮来寄托自己的感情,饕餮也就越来越被人们熟识。到如今,饕餮更像是一种对饮食文化的追求,很多演义和影视剧甚至将饕餮塑造成了对美食有着极致追求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渴望和探索。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贪吃饕餮吃自己:《山海经》神话传说(6)」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