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女娲是大家公认的创世神,上古神话中的神是否存在,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更愿意相信她的存在。 女娲,又称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史记女娲氏,别名:女希氏、有蟜氏、风里希、凤里牺、也称她为创世神、大地之母、阴皇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女娲,据考古出土的文物遗址、遗迹和彩陶纹饰提供的史前人类与洪水抗争及对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信息,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念的遗传。 女娲神话具有双系性。第一系是作为创世女神的女娲,以神灵的形象出现,被称为人类之母与大地之母。第二系是作为上古贤王的女娲,以人类的形象出现,是母系氏族首领与上古三皇之一。 在华夏的传说中,女娲除了抟黄土作人,繁衍人类之外,还有一项功绩就是补天。从文字记载来看,女娲补天的最后目的,主要乃是“积芦灰”、“止淫水”。 在《淮南子览·览冥训》这则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女娲所斩杀的巨鳌和黑龙,其实都是被华夏认定为兴风作浪、为害人民的水怪。女娲断鳌足和杀黑龙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水怪以平息水灾。所以说,她的目的就是为了平息水灾和治理水患。 女娲为补天所炼的五色石,与其说是为了补天,不如说是为了治水。对于从事农耕华夏来说,水患和水利是历来是首要关注的大事;五色石料和芦灰,都是早期治水的重要必需品。所以,女娲补天的传说所折射出来的,应该是母系氏族社会时的人类,在自己女性首领带领下,进行较大规模的“止淫水”的治水历史。同时,这样大规模的早期治水也反映出了,女娲时代的华夏民族,母系氏族社会农耕文明的繁荣情景。 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 女娲为创世神,但创造既包括自然界的创造,也包括人类的创造,因而女娲又是造人之神。根据传说,某一天,她经过黄河的河畔,想起开天开辟以来,创造了山川湖海、飞禽走兽,改变原本一遍寂静的世界。但是,女娲总觉得这世界还是缺了点甚么,但又一时想不起是些甚么。当她低头沉思,看到黄河河水里自己的倒影时,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缺少了像自己这样的“人”。于是,女娲就参照自己的外貌用黄河的泥土捏制了泥人,再施加神力,泥人便变成了人类。 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极天柱,平整天地。 根据《淮南子·览冥训》等典籍记载:远古时代,四根天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其它古籍记载有差别。《论衡·谈天篇》、《史记·补三皇本纪》记为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用头去撞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反正就是天地间有了大灾难,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另外传说女娲制造了一些叫笙簧、瑟、埙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 记载中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女娲造了女人和男人,女娲想它们是人,总会有死的一天。死了怎么办再做一批太麻烦了。于是女娲去求上苍,安排男婚女嫁,相互婚配,繁衍后代,于是有了婚姻,故又被视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之神。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在人类生活的最早的一段时期,人们为了填饱肚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时间娱乐,也没有娱乐项目。看到自己造的人如此劳苦,女娲起了悲悯之心,将藐姑射山上的甘露,化成美酒,赐给凡间的人类。人们尝试饮用美酒,感觉味道非常醇香、甜美,而且能将身上的劳累化解,非常开心。当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自然想到饮酒,而且气氛也比独自饮酒更加欢愉。人们非常感谢女娲,不仅赐给人类身体,还用所赐的美酒使人们身体更加康健,心情愉悦,还增加了人们聚会、沟通、交流的机会。为表达感激之情,就用她赐给人间的美酒来敬女娲,慢慢地演化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以酒敬天的习俗由此开始,流传至今。 对于女娲故里,各个地方都有不同说法,虽然各有争议,一般来看有以下四种: 1.陕西平利县:多部史书中记录的女娲的故里,生态县。当地也保留大量关于女娲的传说和足迹,有女娲山和女娲庙。出士了大量的远古时期的陶片。 这些传说故事都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女娲创世古神的崇拜和敬意。
2.河北省涉县:宣传起步早。
3.甘肃天水秦安:传统说法上的“女娲故里”
4.山西晋城泽州:宣传较弱,建有“华夏女娲文化园”
5.河南周口西华:有个女娲捏土造人的女娲城
上古神话之创世女神——女娲(女娲是什么的创世女神)
原文链接:上古神话之创世女神——女娲(女娲是什么的创世女神),转发请注明来源!
「上古神话之创世女神——女娲(女娲是什么的创世女神)」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