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中国最重要的神话故事的绘本,遇到就不要错过

原创 2018-04-04 马晓宇 飘云听风

《中国神话绘本》系列,是刚入手的新书。共十本,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创世纪神话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个故事,有你熟悉的“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还有你可能没那么熟悉的“刑天复仇”、“共工撞山”……。看到这套书就决定要买,恰逢当当网有优惠,果断出手。

家里的童书几乎没地方放了(额,我家很小很小,书放不下很正常),而且姐姐现在几乎只听儿童小说,绘本只在哥哥听的时候会凑热闹一起听,而哥哥还有几百本的书没看呢。我问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急迫地想买这套书?

想来,第一,手欠,觉得书好就手痒痒,想马上据为己有,就如某些女人看到漂亮衣服走不动路是一个症状。说好听点是收藏癖(说收藏癖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了,我完全达不到那个程度),讲直白点就是占有欲太强——如果不能得到,会日思夜想,甚至食不知味。

第二,从内心深处讲,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忘记自己的根。希望他们知道黄皮肤的中国人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比如独特的方块字、九九乘法表、书法、国画……纵然沧海桑田,这些文化精髓依然历久弥新,成为我们的精神内核,锻造了我们独特的精神气质,使我们成为与众不同的存在。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有更多渠道了解世界,了解其他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孩子应该有世界观,有全球化的视野。不过,在眼光向外看的时候,不要忘记向内求。孩子了解古希腊神话,却不知我们自己也有一套不同的神话体系,知道盖亚、宙斯、雅典娜……却不知少昊、颛顼(音“专需”)、帝喾(音“酷”)……清楚欧罗巴大陆的传说,知道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却不知中国的火神叫“祝融”,农神是后稷……这是多么遗憾啊!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并不是一句口号,只有真正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上,才能创造出世界性的东西,至少是精品。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先生,他的作品主要都是描写中国乡土生活,具有独特魅力,也因此给他带来世界声誉。而同样是中国第一人的曹文轩先生,也是在讲中国的故事,获得了安徒生大奖。虽然没有获奖,但已经进入安徒生插画奖短名单的熊亮先生,作品里也是浓浓的中国风。

左上:熊亮 左下:莫言 右:曹文轩

我想每一个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张嘴既能讲流利的ABC,又对中国经典文化如数家珍,这或许是每个中国父母心中最美的教育图景了。但是拥有黄皮肤,不等于就能说话普通话;不移民,也不意味着汉字就写得漂亮;不是年纪大了,中国的文化就掌握的深厚了。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中国移民家庭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两种文化中长“夹生”了,变成香蕉人,找不到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不然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国人的字都很丑,呵呵,给老祖宗丢脸了。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一切还在于主动了解、学习。

让孩子感兴趣,乐于学习,媒介要选好。我在这里说的主要是书。要相信孩子是喜欢读书,喜欢听故事的。如果Ta不喜欢,可能的一个原因是书没有选对,故事不吸引Ta。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常见。父母没经验,就算是老师,也不见得懂得更多。我就听邻居讲老师要求他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读四大名著,当时我真想问问那个老师,你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读过四大名著吗?《红楼梦》备受推崇,但书中人物繁多,关系复杂,恐怕不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能够消化得了的吧。就算小孩子听话,Ta真的去读了,恐怕他这辈子都会不想再读第二遍了。周国平老师曾经说自己在中学阶段读过大部头的书,结果是很久都不敢碰这类书,直到大学才与世界名著碰上头。

其实我家已经有一本《中国神话传说》,我也给姐姐读过其中的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昙花一现》、《月下老人》……但这本书主要是我自己看的,并不是所有故事都读给她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书中基本都是文字,极少配图,而姐姐这个年龄段还是应该看图作为补充的。

而这次遇到这套书,虽然不全,但却是小朋友了解中国神话的好途径,所以毫不犹豫地出手了。对了,这套书专门配了一张神话人物关系图,人物关系一目了然,省去了父母的整理工作,甚好!

写了这么长,好像专门为这套书做广告一样,可是,我是白码字的,纯属高兴。

END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讲述中国最重要的神话故事的绘本,遇到就不要错过」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