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神话故事连载(26.27.28)作者/吴德珠 编辑/梦锁清秋


26.穷 神

姜子牙奉师命下山,到朝歌投奔老朋友宋异人员外,宋异人为他作媒,把马员外的女儿说合嫁给姜子牙。当时,姜子牙72岁,黄花女马氏68岁。可谓是一对新夫妻,两个风烛人。

遗憾的是,姜子牙时乖运拙,卖干面,为做一个钱的生意,干面被黄飞虎的马蹄踢散,随风飘了;开饭店,饭菜无人吃,馊了;编笊篱进城卖,从早到晚没有卖掉一只,只好担回家,往返70多里,肩膀都压肿了;贩猪羊进朝歌卖,因禁屠,不准买卖猪羊,被全部没入官府,血本无归。为此,马氏怨自己瞎了眼,嫁了一个无用的倒运人,两个人经常吵嘴,吵得惊天动地。         

后来姜子牙开命馆,火烧琵琶精,被纣王封了下大夫的官职。苏妲己为替琵琶精报仇,叫纣王命姜子牙监造鹿台,姜子牙向纣王进谏,说这是劳民伤财之举,苏妲己要纣王炮烙姜子牙,姜子牙借水遁逃离。姜子牙回家劝马氏和他同往西岐,马氏不同意,两个人又大吵一场,马氏要姜子牙写休书,姜子牙只好写了休书。

姜子牙长叹一声,说:“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犹还可,最毒妇人心!”马氏接过休书,回家改节了。?

可是,当姜子牙帮助武王灭了商纣,做了相父后,马氏后悔得上吊自尽了。

姜子牙在封神台封神时,做鬼的马氏在台下看到一拨一拨的鬼魂都受了封,谢恩走了,姜子牙对她却视而不见,马氏急了,说:“留点家里封封,留点家里封封。”

姜子牙好像没有听见,继续封其他鬼魂,马氏又说:“留点家里封封,留点家里封封!”姜子牙向马氏盯了一眼,没则声,马氏又连说:“留点家里封封,留点家里封封······”姜子牙生气了,说:“我看你倒像个穷神了,扫帚星。”姜子牙本来说的是气话,没想到却成了马氏的神职。?

民间传说,天上的扫帚星就是姜子牙的老婆马氏。扫帚星形如扫帚,很少出现,如果一旦出现,就会闹饥荒,国事乱。?

27.姜子牙没有神职

夏天的夜晚,如果没有月亮,没有云彩,星光灿烂的银河边上,星群密集的地方,仿佛有一个巨人立在那里,巨人头戴斗笠,巨人的身旁有一只鱼篓子,这个巨人就是姜子牙,又叫姜太公。他当年在渭水河边用直钩子钓鱼,钓来周文王,钓来周朝800年江山。现在他在银河里钓鱼,用的是什么钩子呢,又会调到什么呢?银河里有两颗星星,一闪一闪的,据说那就是鱼浮子,有鱼在咬钩呢。姜子牙为什么在银河边钓鱼呢?因为他没有神职,是个闲神。

他为什么会是闲神的呢?`?

据说,当年姜子牙帮武王灭了暴纣,返回西岐帮武王建立了周朝,奉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符敕封神,封到最后,从封神台桌肚里钻出了文王的长子伯邑考,伯邑考问:“相父,您封我什么神职呢?”姜子牙一楞,说:“你呀,封敕你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伯邑考估计姜子牙会留一个大神位给自己,所以便躲在封神台桌肚里等候,最后出来受封。姜子牙没有神职,逍遥自在,没事干就在银河边垂钓,有时帮助民间百姓驱邪,因为所有的凶神恶煞都是他封的,谁都怕他。有红纸写的“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几个字,砌屋造舍,在太岁、年煞、月煞头上动土,都平安无事。? 姜子牙没有神职,民间没有为其立祠塑像奉供,所以只收每年大年初一那天一天香火。?

28.太公兵法传张良

  姜太公和张良隔世隔代,姜太公是怎么把兵法传给张良的呢?说来是一个神话。?

姜子牙帮助武王灭纣兴周,领兵打仗,每战都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写在洁白的帛上,其主要内容是:1·治军用将之法;2·按兵布阵之法;3·攻守之法;4·围城打援之法;5·声东击西之法;6·增兵减灶之法;7·诱敌深入之法;8·欲擒故纵之法;9·瞒天过海之法;10·反败为胜之法;11·破釜沉舟之法;12·以少胜多之法;13·以虚充实之法;14·以逸待劳之法;15·将计就计之法,等等。这些兵法凝聚了姜子牙的心血和智慧。

姜子牙帮助武王灭了殷纣,建立了大周王朝。武王考虑到姜子牙年事已高,不宜在朝中为相,便赐给他封地,让他养老。

姜子牙在封地闲来无事,就精心整理兵法,然后把它授给黄石公,让他流传给后世能兴邦立国的有德有才之人。?

到了秦末汉初之时,韩国出了一个叫张良的人。张良的祖父曾担任过韩国的相国,家族显贵,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灭掉了韩国,张良家破人亡,张良牢记国恨家仇,想杀掉秦始皇,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觅长生不老丹药,张良获悉这一消息,带着一个大力士埋伏途中等候,以便借机刺杀秦始皇,没想到秦始皇当时寿不该因此而终,行刺失败。张良和大力士分头逃跑。张良成了被悬赏通缉的罪犯。张良无奈,只好隐姓埋名,躲藏在下邳,伺机刺杀秦始皇。一天早晨,张良到镇东石桥上溜达,看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穿着粗布衣服,坐在桥头上,老人一只脚上下乱晃荡,显得悠闲自在。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将晃荡的脚往上一提,脚上的鞋掉到桥下去了。

张良没有理会,径直往前走,这时老人歪过头来,对张良说:“小子,替我到桥下把鞋拾起来,给我穿上。”?

张良听老人说话的口气很不尊重人,而且有命令的意味,心里很不舒服,想抢白老人几句走开去,明明是自己乱晃腿脚将鞋弄掉的,为何要我帮助捡呢?况且出口就是“小子”,连一个请字都不带,实在气人。可是一看老人,年老体衰,自己下桥去捡很不容易,于是忍气吞声,回头走到桥下捡起了鞋子。张良双手捧着鞋子上来后,老人不但不谢,反而把脚一伸,说:“哎,替我穿上。”?张良又好气又好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怪人,帮他把鞋捡起来,不说一声谢谢不说,还得寸进尺,还要让我帮他把鞋穿上脚,即使他的儿孙也不该这么使唤吧。好了,不同他计较,张良想到这里,索性跪下来,恭恭敬敬地帮他把鞋穿上脚。老人偷眼看了看张良,见张良很虔诚,脸上没有怨忿之气,慢吞吞地站起来,又不打一声招呼,大摇大摆地健步而去。张良见老人精神健旺,一下子呆住了,看来这位老人有些来历,不是凡人。张良目送老人走了几百步之后,没想到老人忽然转身往回走,走到张良跟前,笑呵呵地夸奖张良:“你小子不错,有教养,老夫很想教导你一番,让你成大器啊!”?

张良听了这番话,知道老人是一位高人,连忙跪拜,说:“学生愚拙,愿听老师教导。”

老人捋着花白胡子,笑道:“好,起来吧,五天后,天亮时你到这里来见我。”张良站起来,恭恭敬敬说:“学生遵命。”?

到了第五天天亮时分,张良来到桥头,见老人已在那里候着。老人怒气冲冲地说:“小子,你太不像话,你不早来等我老头子,反而让我老头子早来等你?”

张良只好低头认错,聆听老人训斥,老人见张良面有愧色,就不再多说,叮嘱说:“五天后再来见我。”说吧掉头健步离去。张良盯着老人的背影,悻悻而归。

到了第二个第五天,鸡刚打鸣张良就赶到桥头,张良原以为这次一定来得很早,可还是来晚了,老人又提前到了。张良又急又羞,怎么还是来迟了呢?老人又将张良呵斥一番,说:“这次怎么又来晚了?去吧,到下一个第五天再来见我。” 说罢,头一昂,健步离去。张良眼睁睁地望着老人远去,闷闷不乐地回了家。

第三次,张良半夜就起身赶到桥头,老人没有来到,张良耐心地等了两个时辰,天亮时分老人才慢吞吞地向张良走来。老人说:“你小子很诚恳,又懂得隐忍,实在难得,我现在送一件宝物给你。”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丝绸包袱,递给张良,说:“受姜太公之托,要我把这部兵书授给有德有才之人,你就是这样的人。我将这部帛书送给你。务切虚心研读,读通此书,将来可以安邦定国。”张良恭敬地接过包袱,感激涕零,想问点什么,没想到老人摆摆手,意思是不要张良多问,接着又摇摇头,说:“13年后,你路过济北的谷城山下,如果看见有一块黄石,就算见到我了。”说完之后,老人就转身离开了。此后,张良多次路过桥头,再也没有见到老人的身影。 ?

张良捧回帛书,是墨写的一部篇题:太公兵法。张良得此奇书,又惊又喜,日夜研读,终于成为满腹经纶,韬略盖世的超群之人,成为西汉的开国元勋之一,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留侯。张良发迹之后,始终没有忘记赠书给他的那位老人。

13年后,张良跟随刘邦经过济北郡时,果然在谷城县的谷城山下见到了一块黄颜色的石头,张良感慨之余,取起黄石带回府中,称之为黄石公,烧香供奉。

张良临死前,叮嘱家人将黄石放进自己的棺椁中一同埋葬,并嘱托家人祭扫坟墓时,一定不忘同时祭祀黄石。


作者简介:吴德珠,盐城射阳人,大专学历,市作协会员,种过地,当过兵,教过书,业余写过新闻,教学论文,小小说,诗和散文等在电台,报纸,刊物上发表,编著《咄咄怪事》一书岀版。


主编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双修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今日头条》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咄咄怪事》神话故事连载(26.27.28)作者/吴德珠 编辑/梦锁清秋」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