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母恋父情结〖原创〗(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破译童年过家家(6)

秋予

佛洛伊德认为,人的童年时期有“恋母”或“恋父”情结。他的结论,这种情结源于内在潜意识,也来自于远古文化的遗承。人类初始至以后的很长一历史阶段,可能确实存在过包括母子、父女在内的杂乱婚姻阶段,这从远古神话的传说中也能得到印证。古希腊神话,最古老最受人尊敬的大地母亲该亚,便是与自己的儿子包刺诺斯婚配,从而生下了天神克洛诺斯和巨人们,其后才进入兄妹婚时代。

《大地的母亲》(意大利教堂画)

中国海南黎族神话传说,古时天地变迁,灾难降临,人群灭绝,只剩下母子二人。天帝降旨,意在让母子结为夫妻繁衍人类。母亲感到难堪,但天命不可违,母亲便在睑上刺上花纹,使儿子不能辩识,便结成夫妻繁衍了人类。这也是黎族妇女刺面的一种起源。(高连峻著《中国婚姻家庭史》第19页)


《始祖的故事》夏泽瑄 女(10岁)

神话无疑是人类根据自己的生话实践、见闻及所形成的观念而口述传承的,这其中会有想象与编造(推理)的成分,但它起码反映了那个年代,先民产生神话的观念,即那时的先民认为,人类之初母子曾婚配。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所以,我们能够注意到,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心理遗存,“母子情戏”在幼儿时期的存在,且成为排斥异性父亲的特殊游戏。

幼小男童在这一时期将母亲作为天然的“性伙伴”,而对父亲大叫大嚷:“你离妈妈远点,妈妈是我的……”而妈妈们对此则嘻戏般地予以“认同”。

《原始母亲们》肖成成 女(12岁)

_当然,这仅为母亲们在“特殊时期”的一种“护犊”行为,如果这种心理意识在幼童期受到鼓励并助长下去,必然导至“恋母”意识和“母子恋”情结的强化,并影响儿童成年后的爱情和婚姻。

这种影响不但导致部分男孩子成年后依恋母亲,成为“妈宝男”。反过来,有些母亲特别是单亲家庭的母亲,在儿子成婚后必然将儿媳妇当作“情敌”对待,百般刁难,甚至大有非搞散小俩口美满婚姻为目地。

而一般家庭,父亲对女童的偏爱,也鼓励着女童“恋父”情结的延续。直到成年,为数不少的女孩子理想婚恋观中,父亲的形象成为择偶的标准,这便也成为阻碍女孩子自身情爱的因素。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表明,那些从小就跟父亲关系亲密的女子(研究对象都为家中长女),更倾向于选择外表长得像自已父亲的男子。这一发现支持了这样一个进化论观点,即性印记(基于父母外表特征的性喜好)不仅存在于其他物种中,也存在于人类中间。

这一由英国与波兰两国科学家共同参与完成的研究显示,那些童年时就跟父亲关系亲密的女性,更喜欢选择长得像自己父亲的男子,认为他们最有性吸引力。而那些跟父亲关系不够紧密的女子(显然这里可能指次女等),则不会出现这种倾向。

研究结果明确显示,女儿与父亲关系的质量影响着她的择偶标准。科学家们认为,这一选择过程必然涉及“童年经验”。而这一研究成果会对人类进化、生殖、遗传方面的研究产生影响。

一个女人对我说:“儿子娶了媳妇忘了我这个娘,整天和小妖精热乎,气死我了……”

一大男人则另说:“女儿上幼儿园一天天长大,我看见那些个小男生个个象小流氓,急死我了……”

“特殊时期”母亲对幼子的一种护犊行为,便造成了男童“恋母”情结成人后的情感异化;而幼年期父亲对小女童的偏爱,也形成了女童“恋父”情结成年后的情感固化。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家庭现象,或许仅成为儿童幼年期的一种甜蜜回忆,或许便留下“童年阴影”成为隐患,在未来人生发展过程中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

现代人“过家家”,母亲“恋子”穷搅和,父亲“宠女”瞎干涉,处理不好便会给儿女们未来的家庭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恋母”或“恋父”情结,其实只是“血缘婚”文化的心理遗存,藏于心灵深处,别让它影响现实生活,如果主观意识仁厚、博爱,便会成为积极因素的取向。(注:学术文章媒体发表,某些字词、段落以“口”代替,请网友抱谦。)(2011初稿·2020年二稿)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恋母恋父情结〖原创〗(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