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尊皇传统如何建立?近代国家危机,促使尊皇观念真正形成

在长达几千上万年的世界文明史当中,其中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封建王朝。它们或东征西战,成就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威名,使自身文化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或盘踞一地,直至如今仍然流传,并将变得更加强盛,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或默默无闻,短短存在几十年后便走向灭亡,留不下太多记忆。

日本天皇,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所谓“万世一系”的皇室,则在所有封建王朝当中显得极为另类和怪异,毕竟大清都亡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情况才造就了如今日本的尊皇观念呢?

一、日本早期并无所谓的尊皇一说

1、日本天皇最初只是神话人物

在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当中,天照大神被尊为主神,享有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日本神话故事当中,天照大神出生时光辉万丈、,此后开辟荒原、教导耕织,让日本人过上了平定安稳的生活。

她的父母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同时也生下了日本诸多神祗,是日本神话最重要的起源。值得一提的是,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是兄妹,这倒是与我国的伏羲女娲有些许相似之处,可能是受到我国文化影响的结果。

日本天皇则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被派遣来管理日本,这也是日本天皇权力和地位形成的直接来源。但是,日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神话,其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古代统治者为了将自己与神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

天照大神尚且不说,必定是神话虚构的人物,但日本从第一代的神武天皇到第十四代的仲哀天皇,据现今考古资料表明也应该都为虚构人物,并不真实存在于历史当中。既然人物都不存在,又何来的尊皇一说呢?

2、天武天皇之时正式出现天皇称号

作为日本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有确切存在证据的天皇,应神天皇对日本的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他不仅将汉字引入日本国内,使当地摆脱了落后的结绳记事,同时邀请来自百济的学者前来日本讲学,为日本文化的丰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应神天皇在位期间我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的战乱阶段,大量中国和朝鲜人为了躲避战乱选择来到日本生活,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桑植和手工技术,这也是日本开始走向另一发展阶段的起源。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日本正处于一个小国林立并相互割据的状态当中,应神天皇也应该只是一个小地方政权的掌控者。再之后,随着大和国实力的增强,它开始吞并和占领了日本如今国内的大部分地方,成为完成日本统一的第一个政权,其统治者的称号也从大王逐渐变为天皇。

到了日本第四十代天皇神武天皇即位之后,日本的文字记载当中才正式出现了“天皇”这一词汇,并且随着大化改新的进行而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重要见证

另外,有部分人声称日本第一次应用天皇这一称号是在日本第三十三代的推古天皇时期,这个称号还被写进日本给予隋朝的国书当中,使隋炀帝一阵暴怒。

但无论如何,此时的天皇只是被看作国家的统治者,并没有与神联系起来,尊皇也只是出于对其权力的尊重和敬畏,与现在日本传统文化当中将天皇看作神有着较大区别。有趣的是,唐高宗李治也曾使用过天皇这一称号,不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

二、天皇的权威在许多时代都被不同程度的蹂躏

1、奈良时代首先开始决定加强天皇的地位

奈良时代早期,除了运用直接的权力之外,日本天皇还注重于在思想上灌输其地位至高无上的理念。

当时的日本天皇将散落在各地和不同部落之间的神话故事进行整理和串联,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以天皇为主要核心的神话体系,天照大神也就是在这时成为了神道教的主神。

在祭祀等代表着民众最高期望和敬畏的场合当中,也制定了一系列手段来突出天皇的重要地位。

但是,此时天皇权威的树立却显得颇为尴尬。由于大和国早期是较为落后的氏族部落制度,这使得天皇其实只是众多氏族当中较为强盛的一支而已,并没有牢牢掌控全国的实际权力。

其他部族的人若是有实力,完全可以通过另立天皇的方式来掌控朝政,推古天皇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推上皇位。

另外,当时的民众对天皇并不存在多么深厚的感情,天皇对自身地位的大力宣传在他们看来更像是自欺欺人、自说自话。可以说,此时天皇对尊皇观念的确立是较为失败的。

2、平安时代及之后的天皇彻底被架空

通过大化改新,日本逐步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天皇终于成为日本权力名义和实际的双重掌控者。但是,好日子总是不长久,天皇这种情况在持续一百多年后终于被繁荣一时的藤原氏族打破。

其祖先藤原镰足不仅在大化改新中深受天智天皇的重用,同时还对之后皇极天皇的即位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他一人便奠定了整个藤原家族在之后的辉煌。再加上之后各种婚姻与权力的交接,藤原氏家族的崛起变得势不可挡。

到了文德天皇时期,藤原氏已经在日本政坛当中居于重要地位,甚至连皇子的确立都需要考虑到它的影响。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天皇已经在权力和思想两个层面都居于核心地位的情况下,仍然出现过有人想要谋朝篡位的情况.

这无疑说明此时的日本仍然不具有较为强烈的尊皇观念。

此后多位天皇如清和、阳成、光孝等都因为无法忍受被藤原氏操控的屈辱选择退出政坛,境遇可谓相当凄惨。当然,这种凄惨也只是相对来说,他们本身的日子过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虽然在之后的时期内也曾出现过许多想要扭转局势、抑制专权的天皇,但无奈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最后还是只能使自身的威权一降再降。等到进入幕府时代后,天皇的权力被正式架空,再也没有插手政治的机会。

掌控着实际权力的幕府则对于天皇几乎没有尊重,只是将他作为本身国家的象征工具,流放、挟持等操纵司空见惯,成为当时天皇们的生活常态。

上层政治尚且如此,人民对天皇自然就更不存在所谓的尊重敬畏之感了。可以说,直到幕府时代完结,日本都没有建立起尊皇观念。

三、近代的国家危机促使尊皇观念真正形成

幕府统治末期,日本社会进入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官僚腐败,阶级矛盾异常严重,这使当时的众多平民都产生了推翻幕府统治的念头,不同程度的革命从未停止。同时,黑船事件的发生也对本就处于危机当中的日本社会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影响。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不仅变得更加困难,同时还感受到了被外族压迫的屈辱,自然也就对幕府的统治有了更加强烈的厌恶之感,推翻其统治成为日本革命派们的主流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被幕府长期压制、但又作为日本名义最高统治者的天皇就成了各个反抗力量最为实用的“工具”,具有非常强大的号召力。

他们以天皇的名义展开一次次的反抗斗争,痛斥幕府臣服于外国势力、民族利益于不顾的恶劣罪行。

天皇自然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各方不同反抗力量的掌权人,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最终成功推翻幕府、将权力收归到自己手中。

同时,由于之前饱受落后政治体制侵害的原因,这使得明治天皇在即位后着手推动对日本资本化的改革,对日本近代走向强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天皇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掌权者,更是带领他们免于外族侵略的拯救者。因此,日本国民对天皇的感情上升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开始从思想层面真正对其产生一种尊重崇拜之感。

再加上日本革命并不彻底,使得天皇能够从各个层面来颁行政令以加强自身的地位,军国主义教育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正是在这个时期,日本尊皇观念真正形成,并且在全体国民当中蔓延开来。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次改革,为之后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四、总结

总而言之,日本之所以会形成其所谓“万世一系”的独特现象,与其不同社会的环境是分割不开的。同时,虽然天皇在日本流传已经一千多年,但说到日本真正“尊皇”观念的产生,却其实仅仅只是在近代明治维新之后而已。

天皇虽然看似崇高,可在政治斗争当中也不过是普通的一分子,若是胜出尚且还可以维持本身至高无上的地位,若是失败就只能沦为任人摆布的工具、废立都掌控在别人手上。直至如今,天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再度下降,这反倒有些复古的味道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日本尊皇传统如何建立?近代国家危机,促使尊皇观念真正形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