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有很多俗语,这都是老百姓在平时的生活里,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不过在这其中,有些俗语浅显易懂,而有些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就比如在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说:“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放到现在来说是否有着一定的道理? 许宜锦《红梅》来源:聚艺上品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把老人比作龙?国人崇尚孝道,“百善孝为先”,这就说明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家中长辈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成员面前是处于指导地位,而且老人见过识广,长年为家庭挑起大梁,哪怕是在年老力衰之际,都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所以,在阶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把一些地位崇高的老人,称之为“龙”,而这也说明了长辈在家中的地位。 贺绍杰《向阳》来源:聚艺上品 在古代,一个家庭生几个孩子那是常有的事情,孩子多了当父母的很难一碗水端平,就会忍不住的偏心。 千百年来,只要家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孩子,在父母有意无意的差别对待中,基本上都会出现一种普遍的现象叫“偏心”。 这种“偏心”无论是什么家庭都是有,区别就是偏心的程度大不大而已,但是无一例外都会引起其中一个孩子的不适感甚至是憎恨。 孩子对于父母的偏心,说不在意,那是假的,心里还是会很在意,会很难过,会很计较。 许宜锦《风摇青玉枝》来源:聚艺上品 很多人会说,既然老人都偏向这个孩子了,为什么这个孩子还会越来越穷呢?按照常理来说,这些被偏爱的孩子应该会有更好的生活,也会在父母的照顾下过得更好,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在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相反的状况。 这是因为,受到偏爱的孩子从小到大都会受父母的特别关照,而这种偏爱甚至还会上升到溺爱,无论是教育上还是成家之后,都会比其他的孩子受到的资源多,有的就会心生惰性,认为什么都可以依靠父母,就不想吃苦,不努力奋斗了,而是养成了拿来主义。 往远了看,这种心性的堕落,对他以后的发展很不利,而父母看似是在偏心他,其实是在害他。 在社会上打拼,没有一技之长,总是啃老为生,如果失去了靠山,就会越来越贫穷。因为人终究要靠自己自强不息,才能过上好的生活。 而父母的偏心,还很容易引起家庭的不和睦,父母总是偏袒这个孩子,其他的孩子肯定会心生嫌隙,有的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舒服,如果父母能换位思考,想想假如你是孩子,父母不疼你疼其他的兄弟姐妹,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李志永《连年有余》来源:聚艺上品 结语: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其实这句俗语就是告诉天下父母要一碗水端平,每一个子女都想被父母平等的对待,无论他已经出人头地或是碌碌无为,他都是您的孩子,都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和缘分,要好好对待、彼此珍惜。同时,父母一碗水端平,也有利于兄弟和睦,一家齐心,自然会有福气降临!“老人是条龙”
“向谁谁家穷”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此话是何意思?有道理吗?
原文链接: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此话是何意思?有道理吗?,转发请注明来源!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此话是何意思?有道理吗?」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