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龙为啥称为“龙王”?(中国被称呼为什么龙)

我们看西游记里他提到,首先龙是可以死的,你看它可以被魏征杀死,这个泾河龙王行雨错了时辰,改了点数,于是剐龙台上难免一刀,就被杀掉了。你看西海龙王的妹妹还病故了,她可以生病而死。那么这个龙王它长得什么样子,它是不是一个龙头按在人的龙身上,就像现在的电视剧一样。那么我们今天可以从这个《西游记》出发,在其它的一些古书里找一些答案,这些都很有意思。

首先我们说这个龙是有寿命这个问题。在这个《太平广记》有一篇文章,叫龙场,说这个龙是有坟墓的,不但可以死,还有坟墓。龙的坟在哪呢?在方丈山,方丈山是海上三仙山之一,方丈、蓬莱、灜洲,说这个方丈山上有一片地方叫龙皮骨堆积如山。这个很有意思,就有点像大象的坟墓。我们传说中这个大象有灵性,它临死的时候它知道死期,它就走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去,死在那里,然后时间一长,这个地方就好多象牙得到了,发财了。

另外这个静宁县,静宁县在哪里呢?在广西。广西静宁县有一个地方叫龙葬洲,就是龙在那儿埋葬的一个小洲,江心洲。那里面挖出来一看也都是龙的骨头,这就说明龙,如果要死也是飞到这儿来死。那么我们说这个很可能是什么呢?就是这种传说呀,很可能是古代的这种古生物化石,然后变成了了化石了,人们挖出来一看,以为是龙。但不管怎么说,在人们心目中,这个龙是可以死的,而且有坟墓。

另外龙大家都知道,龙是住龙宫的。这个龙宫在唐代以前很有意思,这唐代以前这个龙宫很随意。我们现在知道说这个龙宫是在水里的,在海里的。实际上唐代以前它未必,有时候在地上,有时候在水里,还有时候在山洞里。我们看这个唐以前的故事,很多就是他有的人在路上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大宅子,进去一看是个龙宫,这就很有意思,龙他在地上生活。

那有时候也在水里,有时候在山里,,比方说有个故事叫正则洞,这个故事就说有一个人在山洞里走走走走,然后忽然间看到一片宫殿。这个龙它会吐气,然后同时它一个龙吐完气之后,把这个水排开了,形成一个空间,然后这水就飞如轻雾,昼夜光明,就像轻薄的雾气一样,昼夜都是亮的。然后他把自己这个空间里建一个水晶宫,在里边生活,搞得很舒服。所以说我们看这个龙是可以吐气的。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人挖地挖到一个洞,趴在洞往下一看,结果一道白气冲出来,那他的眼睛就瞎了,原来是龙吐了一口气。

然后第三个问题就是它喜欢吃什么,这个很有意思。龙最喜欢吃的是燕子。这个在古书里很多很多,尤其是烤好的燕子,龙是最喜欢吃的。就像现在咱们吃这个奥尔良烤翅一样。求雨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烤好的燕子,扔到水里,然后龙看见了,吃了之后,一高兴就下雨了。

龙它还害怕蜡烛,有一个故事,就刚才那个正则洞故事,那个人他拿着这个蜡烛,然后去这个洞里,到水晶宫里把蜡烛一点,所有的龙看见了之后,趴那儿不敢动。

然后龙还喜欢吃鱼,鱼是这个龙的臣民,我们知道龙是百族之长,水族之长,但是鱼也是它的一种食物。这就有点像老虎,这老虎虽然说是百兽之王,实际上它也是吃百兽的,这个并没有说对它的臣民有什么优待。

另外在早期的龙,这个唐代以前的龙还喜欢喝人血,有一个故事叫《许汉阳》,说许汉阳有一次在江里翻了船了,翻了船之后,结果到了龙宫,这龙宫里的请他喝酒,结果出来之后发现喝的全都是这个船上溺死的人的血。所以说我们看这个龙在成为这个龙王之前,它的这个形象是很复杂的,它既有这种神性的一面,它也有这个妖性或者兽性的一面。

另外龙王长什么样,或者龙王长的什么样子,我们看这个龙是可以变身的。这唐代的以前,我们看这个龙王它现身之后,它就是一条龙,特别大,有时候高达十几丈,然后从水里冒出来之后,能把人吓死。如果变成了常人,变成人形,那就和常人没有区别。我们看有一个故事叫《柳毅传书》,这个故事很有名,洞庭湖里边有这个洞庭君,钱塘君,这样的龙神,他变成人形之后,他就是一个帅哥,或者说一个美男子,很有意思。

而且龙王可以大可以小,例如说这个龙王可以变成水獭。大家注意龙在普通人面前,他不太愿意现出原身的,他往往变成一些普通动物的样子,比方说有个故事叫《孙思邈》,孙思邈就救了三条龙,这三条龙犯了天条,然后藏的是水潭里。有一个天使,这个天使不是这个西方那个长翅膀的天使,这是玉帝的使者,来抓这三条龙。然后把这三条龙变成了水獭,然后把它抓走。孙思邈就求情,就把他们放了。

另外这个龙还可以变成小蛇,你看《封神榜》里就有,然后还有的故事里说这个龙变成小蛇之后,它就失去神性了,而且还会被人玩来玩去,这个也很有意思。

我们现在说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龙、印度龙。世界上很多的民族都有龙的神话,但是实际上它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说的龙王,注意,不要和我们中国古代的龙相混淆。因为龙王他是一个佛教概念,他是从印度传过来的,然后在我们本土上就铺开了。那么我们中国的古代的龙,尤其是唐代以前的龙,它没有一个龙王的概念,它就是一种动物。只是有一些神异性,和什么这个老虎可能不太一样。但是它是没有人格的。我们看汉代的有一个故事是刘向的《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很有名,就说,叶公他很喜欢龙啊,什么这个被子上也画龙,椅子上也雕龙,然后天上的龙听说了,就飞下来看他,然后把这个头伸到这个窗户里,然后尾巴拖在这个大堂上。这叶公吓得魂飞魄散,然后拔腿就跑。

那么我们看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就是说这个天上的龙,汉代的时候它来看这个叶公,它为什么不像这个西游记似的,变成一个白衣秀士来看他,还是用原身来看他呢?这个实际上就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在汉代的人的心目中,这个龙还是不会变身的,它就是一种动物。那么它什么时候获得了人格呢?这个还是在中古,或者说是在这个唐代以后,和这个印度的这个神话逐渐地发生交流之后才产生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说这个龙王它难道不是道教神吗?道教是我们本土宗教呀,那么龙王也是本土的神,这个实际上是受了《西游记》的影响。《西游记》里这个龙王是归玉皇大帝管,没有错,实际上这也是这个佛教,龙王概念传入中土之后,然后产生的这种民间的信仰,它逐渐的这个佛道就不分了。然后因为中国的最高神是玉皇大帝啊,那么这个中国的龙王也就归了玉皇大帝管了,这个实际上是一个转型,或者说转会的一个过程。这个我们一定不要认为这个龙王本身就是道教神。

那么我们看这个印度,印度的龙,它的原型是大蛇,印度龙一般来说是有人格的,我们看这个印度的龙是可以互相变的,第一它叫龙王,就叫龙王。另外它是有一种人性在,我们看在佛典里到处都有,比方说这个《华严经》,譬如阿褥达,自在大龙王。譬如大龙王,名曰摩那斯。譬如大龙王,名曰大庄严,譬如海龙王什么的,什么大龙王、海龙王,这些龙王既是有这个动物性,它也是有这种神性的。那么这些龙王随着佛教的东传,逐渐地来到了中国,那么中国人接受了这种概念,然后这个中国的这个龙也都有了神性,然后也都有了人格,然后它就成为龙王了。

那么我们再说欧洲,欧洲它也是有龙的,但是你看欧洲龙是带翅膀的,而且在很多动画片里可以看到,这个是有蝙蝠的翅膀。我们看钱钟书先生《管锥编》里就说,凡是从天堂来的,这个翅膀都有毛,你看天使那带翅膀,它有羽毛。凡是从这个地狱或者从魔鬼来的呀,这个翅膀都没有毛,这是蝙蝠的翅膀,你看西方人他是认为是一种邪恶的东西。那么这钱钟书先生也说,就说这个也可能是从东方过去的,因为东方的这个画的也有阴龙,这个也是带翅膀的,这个未必是他们欧洲的特产。但是不管是欧洲龙还是中国龙,它都是一种动物,只是说有一些特异功能动物。只有这个印度龙它是这个才有王的概念。这个印度龙逐渐随着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那么中国龙也逐渐地成王了。

好,我们再说第三个问题,就是我国的这个四海,东西南北四海,当然没有西海和北海,实际上这个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四海原来是有神的,这就是四海神。但是后来为什么就被龙王给取代了?我们看《山海经》里,《山海经》里是有四海神,东海神禺猇,西海神叫弇兹,南海神叫不廷胡余,北海神叫禺彊。这四个神,《山海经》的描述是这个人面兽身,耳朵上挂蛇,脚底下踩蛇。就这个这种神是很原始的这种图腾的形象,和这个龙王没有半点关系。

那么后来,道教也有四海神,我们说这《山海经》是汉代以前的书,但是如果说道教就是汉代以后了。汉代以后,道教的四海神,比方说东海神叫阿明,我们看这个名字很萌,就是阿明,小明的明,西海神叫祝良,南海神叫巨乘,北海神叫禺强。这四海神也是人的形象,和这个龙王还是没有关系。

大家注意,这四海神它在不同的道教教派里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要觉得这四个名字就是一直是这个样子的,不是。比方说又有一个版本,说东海神叫冯修青,有姓,姓冯,叫冯修青,南海神叫视赤,西海神叫勾丘百,北海神叫禹帐里,而且这四海神还有各自的夫人,比方说东海神的夫人叫朱隐娥这些名字,咱就不念了。这些四海神,虽然不知道我们长的什么样的,它们长的什么样子,但肯定不是龙王。

那么我们说这个印度的龙王传入中国之后,它是什么时候取代了四海呢?取代了这些神呢?实际上它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就是印度龙王到了中国之后,它并没有一上来就占领了海洋,而是从非常小的这些水系里开始。比方说太平广记。太平广记里边就说,是汴州,就是现在的开封,这个八角井里边多有龙神,有时候就伸出一只手,从这个井水里伸出来。那么这个时候,它还不叫龙王,它叫龙神。实际上这个龙神就是乌鸡国的那个井龙王。那么逐渐这个龙王的信仰就逐渐深入之后,从井龙王,河里的龙王,然后什么潭里的,是这个黑龙潭、白龙潭,潭里的龙王,然后渐渐地就多起来了。到了宋代的时候,宋代的官方给它建了一个五龙庙,大家注意,从五龙庙之前,在这个官方是没有给它推过,就是没有把它说是确立为一个国家的信仰的。那么宋代的五龙庙开始承认了龙神的地位。

但是这个五龙庙,这个龙神,大家看还是一起办公,五个龙嘛在一起办公。那么除了五龙庙之外,还有一个九龙庙,陕西的澄城县有一个九龙庙,供奉九个龙神。这个就很有意思。不知道为什么就有个笑话,说这九个龙神,只有一个龙妃,只有一个妃子。然后一打听说这个龙妃,原来是五代的时候的臣子,冯道的女儿。我们看这个冯道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四朝。然后先后伺候过这个庄宗,什么后唐明宗,一共十个皇上,还向辽太宗还称过臣,所以名声不是很好,是一个没有什么气节的一个人。

所以有人就写诗,就是说生计事十主,女亦飞九龙,就是你自己,伺候了十个皇上,结果你的女儿也伺候了九条龙。那么这个虽然是个笑话,但是我们抛开冯道不说,我们起码可以看出来。刚才我们说的那四海神,你看每一个四海神都有一个妃子,都有一个老婆,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神,它这个神格很高。但是直到宋朝的时候,我们看这九个龙王,九个龙才共用一个妃子,一星期侍寝一轮,还有两个轮空的,你看。

所以说这时候的龙王地位还是不像后来那么高的。直到元朝,元朝的各种戏剧里,民间就认为,四海就是龙王来管理了,当然这个时候这个在民间的什么小池塘里,小井里早就都认为这里面全都是龙王了。但是在国家的祭祀里,还是不承认龙王在四海神的地位。那么这种民间和官方并行的这种局面又并行了几百年。我们看在明朝《西游记》的时候,还是这种并行的局面。在《西游记》的这个四海龙王早就是什么东海神敖广,什么南海神敖润、敖丙什么的。但是在国家的祭祀里,它这个四海神还是一个人的形象,就还是原来的那一套。

直到什么时候呢?直到清朝的雍正二年,这个四海龙王早就在民间已经是获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了,所以雍正皇帝敕封四海龙王之神,东海龙王显仁,南海龙王昭明,西海龙王正恒,北海龙王崇礼,这四海龙王的确立才标志着龙王的胜利,彻底地把原来的那个什么视赤,什么这个弇兹,这些传统的这些四海神彻底地赶出了这个中国的海域,然后被这个龙王占据了。

好,我们再说第四个问题。这就是说龙王为什么会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它把四海神赶走了。这里边有很多问题,就是宗教的原因,政治的原因,那么我们今天只说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说这个龙王,它的服务很单一,那就是求雨。就是有点像现在说的做垂直市场,垂直内容。我们注意,我们中国人信神和西方人信神不一样。西方人信神,好比如说信上帝,一神教上帝,它对神是那种崇敬,那种皈依、崇拜、赞美。

那么我们中国人对神他可不是这种心态,他是一种交易。这个我觉得没有什么这个优劣之分,它就是民族心态不同。你看我们中国人他这个建立一个神,他是人创的,龙王实际上他也是人来创的嘛,他建了一个神之后,他一定是要让这个神管一些东西,这土地神管什么,山神管什么,龙王他就是管求雨。而且这个龙王他本身,在印度的时候,他有这种求雨的传统,有一部分功能是管降雨。那到了中国之后,我们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对吧?在过去风调雨顺,老百姓是最喜欢的。所以求雨一直从汉代以来,从董仲舒什么的,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么凡是到了井水、河水、潭水,凡是这些水系,人们老百姓认为这里面就住着龙王,那么只要住了龙王,那这个地方就可以成为求雨的场所。

大家注意,中国古代求雨它并不是说向海龙王去求雨,那海边的是可以的,那如果说在山里呢?在内陆的山里怎么求雨?那只能是找一个小井、小潭、小池。我们看这个陕西、陕北,陕北它求雨它就是到一个井边去求。因为它只有井,它没有别的水系。那么在山里呢,山里往往就是在这个潭,一般就是什么黑龙潭,这个潭,那个潭,在这个潭水边求雨。然后求雨的时候,人们就成群结队,去井边去河边去拜。然后拿着一个瓶子,拜完之后,不要回头,然后把瓶子拿回来。拿回来之后打开,如果这个瓶子里涨了水了,那就说明这个龙王答应下雨了,第二天就会有雨。为什么这个空瓶子里突然会变成水来,可能是一个民俗的问题,咱们现在不去探究。

那么我们说中国古代的有四海神,刚才说了,四海神也是可以求雨的。包括这个海里有海神,河里有河伯,你像这个湘江里有湘君。这些神都是咱们中国的传统的水神。虽然说这些水神,中国人也可以向他们求雨,但是这些水神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他们给老百姓提供的服务并不单一。比方说黄河神,黄河神是河伯。河伯他还担负着,代表这个国家领土,这么一个职能。你好比如说中国古代经常要祭五岳四渎,五岳东西南北中五岳,泰山哪、衡山什么的。四渎,江、河、淮、济。那么我们说,皇上祭包括黄河在内的五岳四渎,它实际上它可不是为了求雨,实际上是这个五岳四渎代表了我们中国的这个领土。

所以你看,江、河、淮、济这个四渎的水神,它除了被求雨之外,它还有一些其它的功能。但是有一样,这就把服务给分散了呀。就是老百姓他可不管你什么国家领土什么的,这是官方的,这是皇家的需求,老百姓他就是管风调雨顺。然后你只要给我们能够按时下雨,能求雨能求到,这就可以了。

另外就是说在,你像陕北,你像这些深山里,那你不可能去跑到江、河、淮、济,向这个长江、黄河边上去求雨,那只能是就地。那么这个时候,作为民间信仰的这个龙王它就打开了中国市场。因为你不可能给每一个小井,每一个小潭都编一个神出来,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有龙王这样一个概括性的这个统一的概念,那你就可以把它分散到各个水系之中,那么这个老百姓就可以向他们来求。

这个就有点像这个,现在的连锁经营,你看井里的叫龙王,潭里叫龙王,海里叫龙王,不管他们管哪一块,他们共同的名字都叫龙王,这叫共用一个商标,品牌的集中化。就像咱们走到哪里,你看KFC,不管是大店、小店,都叫KFC。但是我们中国古代,这个神就不一样了,你像这个有的地方叫水君,有的地方叫什么泽神,是吧?这个时候它就把这个品牌分散。当然了,这样一来,那么你当然就打不过这个连锁经营的这么一个大的企业,当然中国的这个古代的这些水神就自然而然的就被龙王打败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四海神,它的这个形象并不突出,刚才咱们说了,什么祝良、巨乘、禹帐里,像这些个好像就是这个道教或者各种教派拿出来自high的一个东西,它实际上它并没有在民间铺的很开,它也没有给这些神树立一个形象,就等于说没有建立起品牌来。另外它不同的教派之间和不同的传统之间,它给的这个神名还不一样,也就是说我这个教派我只有我自己的这个神名,换一个又不一样。这就等于说,你自己明明的不强大,你还自己还有内斗,那你当然一个外资或者说一个外来的一个品牌来了之后,很轻易的就把你内部的这些派系林立的这些势力都消灭掉了。

所以说我们看,做汉堡也一样吧,做汉堡的话你看什么小骑士,还有什么各种各样的小品牌的汉堡。但是如果这个地方来了KFC之后,或者麦当劳之后,马上这些小汉堡都消失了。这就是等于,连锁的这种东西它一定是打得过这种分散的,孤立的,这种不明确的品牌,这个实际上信仰问题和商业上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中国的龙为啥称为“龙王”?(中国被称呼为什么龙)」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