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女子图鉴?(金融界美女)

我在某书上看到了一个uu吐槽:她所在的机构,投行部门春招不招女生。

女生要想进入投行确实有点难?

但这种明确告知说不招女生的情况,很有可能是为了平衡机构的男女比例,秋招的时候招的女生够了,当然了也会有个别机构确实是明确不招女生的情况。

在任何行业,女性似乎都是弱势群体。

我们金融小伙伴经常给学员内推的时候,也会遇到机构说暂时不需要女生。

目前,即使很多企业都有意平衡男女比例,但是不管是银行还是投行,男女比例的问题依然显眼和尖锐。

任何一个发展前景广的行业都欢迎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加入,金融业也不例外。

特别是这个行业的激烈竞争程度,决定了站在这个行业顶峰的人必然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简言之,这个行业不欢迎花瓶。

真正的金融行业美女不但是容貌上占了一些先天的优势,更多的是在这个行业修炼出的由内而外散发的高雅气质。

比起外在,这些内在的品质才能让一个美女的光彩不被时间所消磨。

那么能够进入金融的女生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一、霸道女总裁型

首先来看的肯定是那些赶上金融行业红利的女大佬。

混迹于资本市场30年,有的年轻时便跻身各大财富排行榜。年轻、貌美、财富、钢铁,在这些女大佬身上散发着女性的柔美,又闪耀着金属般的冷艳。

美女CEO始终不失女性特有的魅力,用她们的智慧、自信、细腻与温柔,为商海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去年,A股4730家上市公司中,女性董事长共263人,占比5.56%,与女性富人的比例大致相当,占比仍偏低。

女性董事长也是高知聚集的群体,约86%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达58%,这一比例高于男性董事长群体的52%。

比如说,李晶,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是中国市场上首批专做投资的基金经理之一,23岁便主导10亿万美金走向。

在证券业经营多年的她2005年加入摩根大通,现任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建立并维护与国际机构投资者、企业及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负责全球所有高层客户的服务。

徐新,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号称‘投资女王’的徐新是2014年创投界最红的女投资人。眼神犀利、目光独到、气场强大、他人所不能及、所到之处一袭红裳等词汇均成为她的长尾词。

女性不再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在强大的同时一样可以创造奇迹。


二、雷厉风行女领导型

机构的女领导更是一个能在职场和生活两手抓的精英。

和投行工作的其他男同事一样,投行女也需要经常出差,与客户交流。

但我们可能会早起半小时化妆打扮;我们会在酒店的健身房跑步;还有些长期出差的投行姑娘甚至在当地的瑜珈会所办了会员卡健身。

可以把时间精力运用到极限,兼顾事业、家庭、孩子和自己的容貌。

出差不代表生活质量的下降,除非你根本不热爱生活。

比如说:第一创业总经理王芳、万联证券总裁王耀南、汇丰前海证券总经理何善文与中山证券总裁康福华。

她们掌舵或带领的券商中,既有千亿市值的庞大券商,亦有正在冲刺上市或尚未上市的中小券商。


三、金融富二代型

一线券商的招聘对学历背景要求非常高,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起共事的都是顶级人才。 

同时,券商VIP很多,这个市委书记的孩子,那个央企董事的小孩,有资源背景一方面是容易入行,另一方面自身的资源能够带来业绩。

有家庭背景的女孩进入金融只为有份轻松赚钱的工作,业绩啥的没压力,靠的是父母辈的人脉资源。

我就在某书上看到过,自己进了金融,就直接找自己的母亲大人投资。

作为乙方的投行,能拿到好的项目非常重要,但这里的家境优势就和性别、颜值无关了。

家境好是一方面,投行更看重家里自带资源的”二代”们。有了资源优势,长相、性别就都不重要了。

自带资源到哪里都是VIP。家境好能使人更从容应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在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会小一点,会减轻心理负担,确实是加成的。

但不要求得是白富美,或者自带资源。敬业、勤劳、执行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最重要的。

富二代也得努力,反正在券商公司不允许他们躺平拿钱。在一些三方公司确实有一些不差钱的富二代,可以存一笔钱然后坐等收钱,就是传说中的保有量。

很多人去投行都是待几年,掌握很多金融业务后面去中型金融机构独立做业务,拿更高的佣金,其实你的同事,不管在资源,资金,还是专业操作上,都可以让你几年后挣到更多钱。


四、留学女学霸 

投行女的生活看起来令人艳羡。但在光鲜照人的背后,她们也有着常出差、频加班所带来高压力。

很多留学金融女生,到底为什么要进投行,薪水是一方面,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平台。  

当然,投行女也会像外界所想象的,她们貌美,但却大龄单身。但这不代表她们过得不开心。

我认识的不少单身投行女,她们长得漂亮又有才华,每年可以自由地出国旅行,享受生活,没有家庭所累。如果你真的向往自由,这其实是一种自由的路径。

金融行业是高级美女们的战场,她们有颜值,有才干,有胆色,有魄力。

她们既拿得出精致的脸庞,也攻得下含金量高的CFA,FRM等金融证书。

这些美女们的眼光是远大的,而且懂得时刻要用干货技能为自己充电,而不是等着吃青春饭,坐吃山空。

好多人说金融行业的女生怎么怎么的,其实根本不存在。

但凡进入金融行业的女生第一她们都是非常能吃苦的,她们能够付出青春付出健康获得她们该获得的东西,什么不劳而获抱大腿大哥非常非常少。

其实各个行业都有美女,不一定人家挣钱就是不干净的,只是别人付出的时候都没人注意到,别人花钱的时候谁都看到了。


五、苦哈哈女实习生

应届生找金融圈的工作尤其是券商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市场行情的,这两年由于金融监管明显趋严、行业去杠杆,很多公司都甚至冻结了人员招聘,券商需求量明显缩小,公募基金招人更少,基本上走一个才能进一个。

女性在全面放开二胎后求职受到的性别歧视更突出了,尤其是投行部这种部门,很多都明说只要男生,除非你家里背景硬或条件比其他应聘的男生好一大截,即使你应聘时说可以像男生一样加班/出差,至少X年没有生娃计划等等但这些承诺是无法证伪的。

金融行业的三高:高求职门槛、高工作强度、和高压职场环境,对女性并不友好,却丝毫没能阻挡一个女生想成为金融女的决心、和坚持到底的勇气。

但俗话说的好,做人难,做女人难,做金融圈的女人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投行业务就是跟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打交道的,所以能结识很多大型企业的高层,对你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利好。

所以对女生来说,投行的确是个不错的平台,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以后也不一定要一直待着,可以去一些相对轻松,但是赚钱不少的地方。

而且因为投行女本身就少,所以走出来的,优势就更大。

现在男女平等,认真上进努力做事,会让走出来的女性,获得更多的机会。


六、最后

尽管金融圈中仍旧有些许“重男轻女”的偏见,比如证券投行更倾向于选择体力与魄力兼备的男性。

但现如今,男女平等的观念也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女性同样具备着良好的抗压能力、沟通能力等等,男性女性都能够出色地在金融行业内杀出自己的一片天。

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金融从业人员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女性无疑将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新财富往期的调研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压力的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性别。

新财富在过往调查中发现,金融圈的职场性别不平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女性的家庭责任”,“工作强度、出差等因素”,“生育休假”,其中,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是主要因素。这是因为,当下社会约定俗成的理念依然认为女性在家庭中需付出更多的精力。

此外,由于金融知识与技术迭代快,从业者要跟上节奏,必须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专业知识、宏观趋势、监管政策等均要纳入其中。

尽管金融行业的三高——高求职门槛、高工作强度、高压职场环境对女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投身其中的女性仍在逐年增加,且在上市公司董监高中的占比稳步提升。

经济独立、追求成长,资本市场中的女性身影只是中国女性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可以预见,随着ESG理念的持续兴起,中国企业性别平等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女性将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金融职场中,往往对一个职位的竞争会很激烈,这其中会多少遇到要么上,要么走人的尴尬,基于工作稳定避免风险的考虑,女性自然在这个方面相较男性来说显得被动甚至退缩。

此时对于希望得到晋升的女性来说,就要好好避免这种心态的出现,不安于现状,积极面对岗位提升时遇到的阻力很有必要。

女性的内向性格较之男性更容易表现出来,这也与成长中的家庭教育相关,几乎谁都是被家长作为乖乖女来培养,不争不抢的乖乖女,到了如战场的金融圈上,显然是要吃亏的。

多数女性朋友埋头干自己的本职工作,较男性更能任劳任怨,其心底都是多少带有一些“工作了、努力了,不信不提拔”的想法,而往往这时被上司忽略或者被同事抢了先机。

建议女性适时主动让上司或者同事们知道个人的努力与结果,而不是默默无闻继续努力才是取得晋升的又一突破点。

最后,女性职业者还要注意处理好职业生涯发展中相应知识技能的补充,对知识的吸取也是需要有效规划的,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务必将力一起用到金融职业发展的路上来。

(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私信小编)

免责声明:

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小编删除;

END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金融圈女子图鉴?(金融界美女)」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