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审美|佛首为何微笑?(为什么佛首容易被盗)

#首次亮相春晚的佛首在京展出#

牛年春晚,一尊流失海外的微笑佛首惊艳亮相了。大家是否感觉这尊佛首像一位女性?可是,佛陀本是男性啊,为何感觉眼前的佛像是位慈眉善目、笑容慈爱的妇女脸庞?

为何 佛首像微笑的女性?这要从佛像的起源说起,佛像和佛教都起源于古印度。佛教是宗教,那佛是神吗?不,佛是人,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一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王子,他出家创立佛教,弟子们尊称他为释迦摩尼佛祖。在印度佛教创立之初,释迦牟尼是反对弟子们为他塑造佛像的,那时的佛教艺术只是用菩提树表达开悟,用莲花宝座表示佛本尊而已,当时没有神崇拜也没有佛像。

一直到佛祖释迦牟尼逝世后600年,大乘佛教兴起,和小乘佛教自我修行相比,大乘佛教信奉“普渡众生”,为了方便向众生宣传佛的修行,佛教徒们开始为佛祖造像。当时印度地区因为曾受到欧洲亚力山大帝征服,遗留下古希腊雕塑艺术和文明,所以,最初的印度佛像如同希腊雕塑般肃穆高大,我们看看下图这尊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像,是不是像个英俊高大的希腊男神?

中国两汉时期,印度佛教和佛像艺术开始传入中国。最早出现的佛像在西域(现新疆地区),例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的佛像就很有印度绘画风格,并且佛和菩萨像都是男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兴盛起开凿石窟和佛像。我国云冈石窟的雕塑手法完全是印度式的,佛像形象硬朗威严,高鼻梁、深眼窝、一看就是外国男性的模样。


可是到了隋唐,印度佛教开始走向中国化的道路。中国八大佛教宗派已经形成规模,他们不仅可以阐释印度佛教,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宗派的义理,这些义理融入了中国儒道思想和中国文化。随着中国佛教已经形成,佛像也开始发生变化。



大家发现有什么改变吗?隋唐时期的石窟佛像,面容不再粗矿,他们容貌慈祥,甚至有的佛像很似女性,面容秀丽慈爱。佛像越来越接近中国人的形象,这并不是偶然,因为佛教的本土化,佛像艺术便会以老百姓欣赏的姿态呈现,中国的百姓不像印度人那样笃信来世轮回,中国人的理想是希望努力创造现实人生并造福子孙后代,佛像也演变成喜气祥和的模样、送子观音等女菩萨的形象。



除夕之夜,天龙山石窟隋代佛首回归令我仿佛看到佛教中国化的形象标志,中国佛教是中国文化儒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佛首的微笑是中国人的微笑,中国文化精神与祖国强大的自信。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佛像审美|佛首为何微笑?(为什么佛首容易被盗)」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