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个笑话,讲的是有个外国人来到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旅游,他想到著名的哭墙那里参观,因为他不懂以色列当地的语言,所以就用手势跟出租车司机比划,做出流眼泪、抹眼睛的动作,意思是我要到你们当地人流眼泪的地方,出租车司机看了后会心一笑,载他到了墓地。 哭墙在世界上名气很大,但其实只是几段断裂的城墙,是当年犹太古国第二圣殿被罗马人毁掉后留下的残垣断壁,当年罗马灭掉犹太国后,犹太人哀悼国家灭亡、圣殿被毁,许多人来到此处哭泣,渐渐的哭墙之名就不胫而走。到了现代,从国外归来的犹太人还要到此处悼念,因此这里就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 既然哭墙是第二圣殿留下来的残垣断壁,那么有第二圣殿,就有第一圣殿了,而第一圣殿正是由当年犹太国大名鼎鼎的所罗门王所建。先来说说这个所罗门王吧,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很耳熟,这个名字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关于他的传说实在是太多太离奇了。传说他当上国王后,耶和华神——即上帝,在梦中向他显现,问他需要什么,他向神要求智慧,因为只有聪明的人才有办法管理好手下众多的臣民百姓,因此耶和华神就赐给了所罗门王智慧。他有智慧之王的称号,关于他智慧的故事有许多,比较著名的一个是:当时有两个妇人带着一个婴儿去诉讼,两人都争说孩子是自己的,旁人无法判断,只能带到所罗门王面前。所罗门王就诈称:既然你们两个人都说孩子是自己的,那么这样好了,用刀把孩子劈开,一人一半最公平了。结果孩子真正的母亲赶紧说到:我不要孩子了,给她吧,别伤害孩子。由此就解决了此难判的疑案。又有说所罗门王用柱子封印了七十二魔神,他手里有一个刻有图章的戒指,是释放这些魔神的钥匙,因此如果得到所罗门戒指,就可以操纵这七十二魔神,这就是著名的“所罗门七十二柱魔神”的传说。 关于所罗门的传说,别的不知道真假,智慧之王这个应该是真的了,因为《圣经》中的诗歌集《雅歌》,就是由所罗门所著;而且他在位于时治国能力很强,整个国家非常富裕,人民安居乐业,许多国家都与犹太国交好,甚至连远方国家的示巴女王都来拜访,这个示巴女王还跟所罗门王发生了一段浪漫的故事,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搜索来看,本文就不赘述了。更何况他还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犹太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圣殿,其规模、制式在《圣经》中都有记载,非常的宏大华美。用现代的话来说,所罗门就是一个法官、诗人、政治家、建筑学家,这么样的一个人,又怎么会不聪明呢? 之所以所罗门要建这个圣殿,《圣经》中有记载,早先以色列人在先知摩西的带领下出埃及后,在旷野中游荡,要找到耶和华神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即迦南美地。结果本来只要走四十天的路程,以色列人却走了四十年,因为要不断的击败当地人,占领当地人的地盘。在旷野的这些年中,由摩西从埃及带来的两块耶和华神赐的十诫石板,只能存放在约柜中,等到以色列人占领了迦南美地后,才能建殿安放。这个约柜随着征战被大家抬来抬去,得小心翼翼,不敢损坏,神的脾气不怎么好,不小心摸到约柜不该摸的地方,或者没洗干净手就去抬柜,都会被神击杀,这些在《圣经》中都有记载的。因此抬着这个柜子就成了麻烦事,必须由祭司来专门负责。到了以色列人夺取了耶路撒冷,建立犹太国后,为了安放这个麻烦的约柜,建殿事宜就提上了日程。 当时的国王是所罗门的父亲大卫王(即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像的原型),他就让祭司去求告耶和华神,询问建殿的事情。神答复说道:时机还不成熟,因为你是战争之王,在你的一生中要不断征战,国家还未和平,不是建殿的时候;等到你的儿子当上国王后,我要让他成为和平之王,到时国家没有战争,国力富强,才是建殿的时候。听了神谕后,大卫王就放弃了建殿的打算,把这件事情留给了他的儿子所罗门王来完成。 那么所罗门所建的第一圣殿是什么样子的呢?根据《圣经》中记载,把古代标尺换算成现代的话,圣殿长约30米,宽约10米,高约15米。分成内外三部分,外殿的院子是人们聚集祭拜的地方;内殿又叫圣所,里面别人不能进,只能由祭司进去;最里面的叫至圣所,内里的围墙是黄金包裹的,华美无比,那里也就是存放约柜的地方了,只有大祭司才能进去。所罗门圣殿建好后,犹太人认为这里是人离神最近的地方,因此无数犹太人从各地跑到耶路撒冷,来圣殿这里祭拜神,圣殿成了犹太王国信仰的象征,而耶路撒冷也成了犹太人心中的圣地。 所罗门王死后,原来强盛的犹太国渐渐衰败,周边却崛起了一个更强大的国家——巴比伦,公元前597~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两次征服犹太王国,打进耶路撒冷城,最后烧毁圣殿,抢走圣殿里的大量金银器皿,约柜也在此时失踪,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这群人被掠的犹太人也被称为“巴比伦之囚”。 到了波斯帝国崛起灭了巴比伦后,波斯居鲁士大帝恩准这些“巴比伦之囚”后代重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蒙恩归国的犹太人觉得是因为当年不够虔诚不蒙神的喜悦,才有之前的亡国之难,因此回归耶路撒冷后更加虔诚的敬拜神,众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终于重建了圣殿,为区别于所罗门时期所建的圣殿,这个圣殿被称为第二圣殿。 然而犹太人注定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经历了巴比伦之囚、烧毁圣殿又重建圣殿之后,更大的灾难来临,恐怖的罗马帝国崛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把犹太国也纳入了帝国范围。而犹太人的反抗罗马暴政,终于引来了灭顶之灾,罗马人带兵血洗了耶路撒冷,毁掉了第二圣殿,犹太国正式灭亡,只留下哭墙在风中矗立,诉说着当年的故事。由此开始后的两千年里,犹太人流落到世界各地,受人欺凌,在各个时代都受人排挤、蹂躏,在当代更是被纳粹德国屠杀到近乎灭族,这流离失所的两千年,也塑造了现代以色列人的民族性格,从此后,复国,重返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这些就成了以色列人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为此他们敢跟全世界为敌。 1948年以色列在联合国批准下,在古犹太国所处的现在巴勒斯坦地区复国,复国的当天,周边的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启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也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期间大量的犹太人归国参战,又有在美国的犹太人多方游说,美国对以色列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支援,因此以色列最终打败了阿拉伯国家联军,成功复国。复国后到现在,以色列又经历了多次中东战争,基本上都以以色列的胜利告终。地盘是越打越大,现在耶路撒冷也在以色列的实际控制之下。 一个国家亡国两千年后还能复国,并且发展壮大,在强敌环伺下,仍然获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个过程中,这个民族的信仰起了巨大的作用,它把整个民族凝聚在一块。即便经历两千年,物是人非,然而不管是说英语、法语、俄语还是德语的犹太人,都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地,认同自己是属于古犹太王国的子民,都把复国当做第一信念,没有这样的信仰作用,这么多不同的人无法团结起来,只是一盘散沙,恐怕早就已经被世界各国同化了,又哪来现在的以色列国?
耶路撒冷: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
原文链接:耶路撒冷: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转发请注明来源!
「耶路撒冷: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