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木版年画部分藏品。 像东昌府木版年画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很好地传承,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聊城晚报记者通过长期的采访发现,东昌府木版年画在以栾喜魁、郭春奎、徐秀贞为代表的引领下,传承做得风生水起。 年逾花甲的徐秀贞,祖上没有任何木版年画的背景,自己也不会刻版,印制也是后来才学会的。而她硬要搞东昌府古版木版年画传承,而且一搞就是十余年。现在,市民、学生、游客不断来她这里免费学习、体验、感受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刻版、印制技艺。这个“东昌府木版年画传习所”,被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冯骥充分认可,并欣然题字:“先人神韵后世当存,留住古画自是功臣”。 “东昌府木版年画传习所”位于古楼楼东大街路北一处门面房和小院内,墙上挂的都是五彩缤纷的木版年画,主要有门画、窗画、扇画、灶马神码等种类,涉及门神、灶君、娃娃美人、财神、天神、全神以及历史、戏剧人物等多种题材画。 谈及自己收集年画的经历,徐秀贞说,10多年前,她感到木版年画是民间的宝贵遗产,于是,决定在木版年画的传承上做点事。 10余年来,徐秀贞一边走访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收集、整理年画古版和古老的木版年画,一边接待前来欣赏、学习木版年画的市民、学生和游客,免费传承木版年画的印制工艺。徐秀贞收集的木版年画的模板达二三百种。其中,仅木版年画的古版就有100余种,含有戏曲的多达五六十种。同时,让民间艺人比着旧的木版年画刻的新版也有100余种。 徐秀贞对于传承东昌府木版年画的理解是,不但让聊城人公益学习刻版、印制,还要将木版年画的古版尽可能多地保存下来,只有将古版保存下来才能在很长时间内印制更多的年画。同时,将遗失的古版印出来的年画保存下来,让老艺人比着年画重新刻版,这样才能让木版年画传承绵延不绝。“不管哪里的客人和学生来体验年画制作,使用一些纸张,俺从来没收过一分钱,全部是义务传承。”徐秀贞说,她做这些目的是将木版年画传承下去,把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传承下去。 与徐秀贞在古城传承木版年画交相辉映的是,年愈花甲的郭春奎在城西郊东昌府区道口铺村建起了“永兴堂木版年画传习所”。郭春奎对木版年画从设计、绘画、刻版到印制、包装无所不通。自己画图自己刻版,自己印刷自己装裱,在郭春奎的工作室里,记者第一次看到木版年画全套的制作流程。更重要的是,除了刻制年画木版,郭春奎还进行了创新,刻制了毛主席像、红灯记等现代木刻版。“因为我有雕刻印刷基础,所以,我既能刻版还能调色和印制,还能进行公益传承。”郭春奎说。 不仅如此,郭春奎还经常去中小学、博物馆、小区等授木版画制作课,聊城城区、开发区等10余所学校经常邀请他讲课。在传承木版年画方面,郭春奎除了去中小学授课外,只要有兴趣者都可以到他的永兴堂民俗文化传承大院现场学习。若人多时,可以移师到道口铺民俗博物馆进行公益传承。更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每年春节,郭春奎还在“永兴堂木版年画传习所”向村民、孩子公益传承木版年画的制作。现在,郭春奎动员爱人、儿子、儿媳都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可谓全家齐上阵传承木版年画。 要说木版年画刻版最早、最长、年龄最大的老师,非东昌府区堂邑镇许堤口83岁高龄的栾喜魁老先生莫属,2018年5月,他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东昌府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他也是东昌府木版年画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1月30日上午,栾喜魁在楼东大街“东昌府木版年画传习所”举行了收徒仪式,8名弟子成为传承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新生力量。 文/图 记者 陈金路
为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这些聊城人不断努力(东昌府古城)
原文链接:为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这些聊城人不断努力(东昌府古城),转发请注明来源!
「为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这些聊城人不断努力(东昌府古城)」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