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 恶 XIE E 小恶不容于乡, 大额不容于国。 ——苏 轼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中〕苏轼:《策别十七》 恶绝于心,仁形于色。 〔中〕韩愈:《郓州溪堂诗序》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 〔中〕王符:《潜夫论·慎微》 天下有大恶者五: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饬。 〔中〕《孔子家语·始诛》 长恶不悛,鲜有不及。 〔中〕《隋书·酷吏列传》 同恶相求,如市贾焉。 〔中〕《左传·昭公十三年》 纤恶必除。 〔中〕张伯行:《学规类编》 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中〕《论语·子张篇》 甚美必有甚恶。 〔中〕《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 〔中〕《吕氏春秋·去尤》 善人少而恶人多,则誉者寂寞而谗者喧哗,是以洗垢求痕,吹毛觅瑕,挥空为有,转白为黑。 〔中〕刘昼:《刘子·伤谗》 善歌之鸟,恒非食品;灿烂之蛇,多含毒液。 〔中〕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恶人巧谄多,多义苟且得。 〔中〕孟郊:《择友》 害人之心,蛇蝎之心也。人未必害,而心先害矣。 〔中〕王文禄:《海沂子·敦厚篇》 曲木恶直绳,奸邪恶正法。 〔中〕桓宽:《申韩》 恶直丑正,实蕃其徒。 〔中〕《左传·昭公·十八年》 小人有恶中之善,君子有善中之恶。 〔中〕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任何恶德的外表也都附有美德的标志。 〔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文集》 恶习最主要的坏处是:它贬抑了一个人的价值。 〔英〕卓宾 一切的罪恶最初都是微不足道,由于相习成风,最后便不可收拾了。 〔波斯〕萨迪:《蔷薇园》 人假使做了无耻的事,总免不了还要用加倍的无耻来抵赖。 〔英〕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 有一些恶人,假如他们毫无善意,其危险性倒可能还要小些。 〔法〕拉罗什福科:《箴言录》 我们可以从恶的认识里提炼出善来。 〔法〕雨果:《海上劳工》 我们必须容纳一种关于我们世界和我们自身中存在恶的看法,不论那个恶多么触犯我们的自恋。 〔美〕罗洛·梅:《罗杰斯的一封公开信》 智慧告诉我,凡是能够动手干那些比黑夜更幽暗的行为并不知惭愧的人,一定会不惜采取任何的手段,把它们竭力遮掩的。 〔英〕莎士比亚:《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 恶是容易的,其数目是无限的,而善却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法〕帕斯卡尔:《思想录》 恶啊,请做我的上帝。 〔英〕弥尔顿:《失乐园》 许多人的恶行最初只不过是失去控制的良好品质。 〔英〕黑尔兄弟:《对真理的猜测》 你们耕种的是邪恶,收割的是罪孽。 《旧约·何西阿书》 作恶该是出于重心的利欲,从善理应享受荣誉,任何行为举止都要有个前因后果,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 〔苏〕格拉宁:《一幅画》 人不能抵抗恶,但能够抵抗善。 〔俄〕契诃夫:《手记》 当邪恶的原因消除时,邪恶本身也将消失,但它的消失不能早于前者。 〔英〕欧文:《新道德世界书》 谁不能控制邪欲,谁就把自己摆在畜牲行列。 〔意〕达·芬奇:《达·芬奇的笔记》 恶行可以在美德的阴影及伪装下欺骗人。 〔古罗马〕玉外纳 沉溺于一种恶德的人,一定会爱好所有的恶德。 〔德〕格勒特:《寓言》 世上一大半的恶,都来自无知。如果没有健全的见识,即使是出于善意的事,也极有可能造成比恶意更大的灾难。 〔法〕加缪 改正恶行比坚持行恶更为体面。 〔美〕托马斯·杰斐逊对易洛魁族众酋长的讲话 任何人都不能以个人的经历作为其行恶的理由。 〔美〕西奥多·罗斯福,在伊利诺伊川芝加哥的演讲 邪恶进攻正直的心灵,从来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它总是想法子来偷袭,戴着某种诡辩的面具,还时常披着某种道德的外衣。 〔法〕卢梭:《忏悔录》 无视道德、行为规范的危险之处,在于它将恶行做为美德。 〔法〕莫洛亚:《艺术和生活》 天生要做坏事的人,如果找不到漂亮的借口,就会明目张胆地去作恶。 〔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 任何性质的恶,在蓓蕾初开阶段,都能轻易将它压碎,如果任其生长,力量愈来愈大,那就难以制服了 〔古罗马〕西塞罗:《著作残篇》 卑躬屈膝乃恶德之侍女。 〔古罗马〕西塞罗 卑劣的人比不上别人的品德,便会对那人竭力诽谤。 〔波斯〕萨迪:《蔷薇园》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爱念都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穷人可以有人尊敬,恶人却不能。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懒 惰 LAN DUO 躁则妄,惰则废。 ——苏 轼 躁则妄,惰则废。 〔中〕苏轼:《凤鸣驿记》 懒惰和犹豫不决是使一个人暮气沉沉的最大原因。 〔中〕罗兰:《罗兰小语》 怠惰者,之所以后也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 〔中〕《孔子家语·入官》 怠则一切苟且,忽则一切昏怠,惰则一切疏懒,慢则一切延迟,以之应事,则万事皆废。以之接人,则众心皆废。 〔中〕吕坤:《呻吟语·修身》 祸生于懈惰。 〔中〕韩婴:《韩诗外传》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八九。 〔中〕颜之推:《颜氏家训》 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中〕颜之推:《颜氏家训》 百种弊端,皆由懒生。懒则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驰则百事懒矣。 〔中〕曾国藩:《治兵语录》 懒散二字,立身之贼也。 〔中〕吕坤:《克治》 “懒惰”二字,立身之贼也。千德万业,日怠废而无成,千罪万恶,日横恣而无制,皆此二字为之。 〔中〕吕坤:《呻吟语·修身》 只要精神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 〔中〕洪应明:《菜根谭》 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 〔中〕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德隳于惰,名立于劳。 〔中〕司马光:《传家集》 不知其有而不求曰胡涂,知其有而不求曰懒惰。 〔中〕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懒惰是索价极高的奢侈品,一旦到清付,必定偿还不起。 〔中〕徐悲鸿,引自《徐悲鸿一生》 懒惰是蠢人的避难所,愚者的休息日。 〔英〕切斯特菲尔德:《书简》 耽于懒惰逸乐的人,会跟着产生一连串恶念与恶行:贪婪自私、嫉妒、凶残、卑鄙,且易背离真理等等。 〔中〕秦牧:《青春生活的主旋律》 由工作产生的疲劳,能使人在休息时感到愉快而由怠情产生的疲劳,只能使人在休息时感到烦燥和悔恨。 〔中〕石川达三:《并非无望》 自尊心、幻想、情思的早熟和智能的呆滞,再加上必然的后果——懒散——这些就是祸根。 〔俄〕冈察洛夫:《平凡的故事》 懒驴子是打死也走不快的。 〔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懒惰是懦怯的儿子,而疏忽是懒惰的儿子。 〔古希腊〕柏拉图:《法律》 懒惰和空谈是青年时代最可怕的敌人。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凡是萎靡不振,没有行动,什么也不愿干的人,统统都是无用懒虫。 〔意〕拉·乔万尼奥里:《斯巴达克思》 懒散的人最没空闲。 英国谚语 在所有的过错中,我们最易于原谅的就是懒散。 〔法〕拉罗什福科:《箴言录》 惰性是气息尚存的死亡。 加拿大谚语 在一切陋习中,闲散最足以瘫软人们的勇气。 〔法〕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美〕富兰克林 正如骄傲有时藏匿在谦卑后面一样,懒惰往往为混乱和匆忙所掩盖。 〔英〕塞缪尔·约翰生:《谈谈懒惰》 懒惰是人生之大患。人经常悲叹人生短暂,其实人生已够漫长,只不过是不晓得如何使用而已。 〔法〕维尼:《诗人的日记》 无所事事的人是懒惰的,没有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人也是懒惰的。 〔古希腊〕苏格拉底 懒惰的果报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却眼看着别人成功。 〔法〕列那尔:《日记》 只有在懒惰中才有永远的绝望。 〔英〕卡莱尔:《过去和现在》 骄 傲 JIAO AO 天地之道, 极则反, 满则损。 ——刘 向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中〕黄石公:《素书·安礼》 天地之道,极则反,满则损。 〔中〕刘向:《说苑·说丛》 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中〕庄子:《山木》 自骄自满,虽安必危。 〔中〕白居易:《策林》 苟得持满,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 〔中〕《孔子集语·文正》 浅见之家,偶知一事,便言已足。 〔中〕葛洪:《抱朴子》 或谓:“才子多做”,余曰:“傲便是不才。” 〔中〕中居郧:《西岩赘语》 骄者物之盈,老者数之终。 〔中〕白居易:《凶宅》 骄和谄相纠结的,是没落的中国人民的精神的特色。 〔中〕鲁迅:《现代电影与资产阶级》 富贵骄人,固不善;学问骄人,害亦不细。 〔中〕程颢、程颐:《端伯传师说》 强而骄者损其强,弱而骄者亟死亡。 〔中〕管子:《白心》 满招损,谦受益。 〔中〕《尚书·虞书·大禹漠》 代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中〕《管子·形势》 自夸则人必疑。 〔中〕申涵光:《荆园小语》 骄淫矜侉,将自恶终。 〔中〕《尚书·毕命》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中〕王守仁:《传习录》 自许太高,而措意太广。太高则无用,太广则无功。 〔中〕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 〔中〕方孝孺:《逊志斋集》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中〕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家训》 士矜才则德薄,女炫色则情放。 〔中〕冯梦龙:《警世通言》 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左传·定公十三年》 朋友,切莫过于自负,因为戳穿你的必将是一根小刺。 〔德〕尼采:《谨防高傲》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中〕《论语·泰伯》 矜功不立,虚愿不至。 〔中〕《战国策·齐四》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中〕《吕氏春秋·谨听》 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中〕黄石公:《素书·本德宗道章》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 〔中〕《三国志·魏书》 置虚器于水中,未充则唱,既充则默。 〔中〕杨万里:《庸言》 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如我者则骄。 〔中〕申居郧:《西岩赘语》 功成九切,一骄便可坠地。 〔中〕申涵光:《荆园进语》 戒心之易忘,而骄心之易生。 〔中〕苏辙:《陆贽第四十》 矜生愎,愎生蔽。 〔中〕王柏心:《君臣篇》 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法〕卢梭:《爱弥儿》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德〕莱辛:《莱辛寓言》 世上再没有比骄傲自大更可怕的了。骄傲自大会毁灭英才和天才。 〔中〕木林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法〕贝尔纳,引自《科学研究的艺术》 仁 慈 REN CI 仁慈是好的。 但对谁仁慈? 这是个要害问题。 ——拉封丹 仁慈人造福自己,强暴人残害己身。 《新约全书·箴言》 仁慈是治愈残忍的良药。 〔古罗马〕费德鲁斯:《寓言集》 仁慈的气息永远是一个人心灵高尚的标记。 〔法〕巴尔扎克:《夏倍上校》 任何大人物的章饰,无论是国王的冠冕、摄政的宝剑、大将的权标,或是法官的礼服,都比不上仁慈那样更能衬托出他们的庄严高贵。 〔英〕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慈悲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 〔英〕莎士比亚:《泰斯特·安德洛尼克斯》 要正确地评价人的品格,评价者只要有一颗仁厚的心,就不一定非要具备丰富的阅历。 〔英〕布尔沃·利顿:《他将怎么办?》 仁慈必须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之上,而决不能取代正义。 〔美〕亨·乔治:《劳动条件》 仁慈能征服一切。 〔英〕理谢里登:《皮萨罗》 让“宽厚”成为你的格言。 〔英〕斯梯尔:《旁观者》 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 〔英〕艾迪生:《保护人》 拥有卓越心灵的人,堪与王侯匹敌。 〔普〕腓特烈大帝 在我认为重要的美德是仁慈和智慧。 〔英〕罗素:《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仁慈的国王是上天所给予大地的最好礼物。 〔法〕伏尔泰:《老实人》 对人慈善,对己自尊,对主虔诚。 〔法〕乔治·桑:《我的一生》 仁慈是好的。但对谁仁慈?这是个要害问题。 〔法〕拉封丹:《寓言集》 你须随地播下厚道的种子,/因为任何地方厚道的种子都能生根、开花、结实。/厚道的种子生长出来的果实即使历经长久的时日,/收获它的只是亲手播种的人。 阿拉伯:《一千零一夜·狐狸和狼的故事》 上帝的道德目标就是仁慈。 〔以〕阿巴·埃班:《犹太史》 我首要的训诫是:应拥有颗纯洁、仁慈和光明的心,这样才能成为亘古的、不朽的和永存的。 〔波斯〕巴哈欧拉:《隐言经》 珍爱天下生灵的慈悲者,不必为自己的性命担忧。 〔印〕瓦鲁瓦尔:《古拉尔箴言·德行篇》
经典哲理名言分类汇编:邪恶、懒惰、骄傲、仁慈
原文链接:经典哲理名言分类汇编:邪恶、懒惰、骄傲、仁慈,转发请注明来源!
「经典哲理名言分类汇编:邪恶、懒惰、骄傲、仁慈」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