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一个牧师家庭,由于他跟国王里德里西.威廉四世生日是同一天,父亲便给他取名里德里西.威廉.尼采。尼采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总是用严肃的目光安静注视着周围的一切。1850年,一向体弱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母亲带着他和妹妹投奔了奶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尼采小小年纪便喜欢独立做事,从不接受别人帮助。每当他遇到难事焦虑不安时,总会把自己藏起来,躲在某个偏僻角落审查自己的行为,直到经过深思熟虑作出明确判断方才出来。 尼采非常敬仰父亲,志向也是长大后当一名优秀的牧师,向信徒们传达上帝的旨意。有一天大雨倾盆,尼采不慌不忙走在大街上,没有打伞,也没有戴斗篷。母亲问他,你为什么下雨天不赶紧回家,尼采说,因为前面还有雨在下。 1858年,尼采进入一所历史悠久的教会学校读书。一次跟同学们发生争执,同学们都不相信穆奇乌斯的故事。穆奇乌斯是传说中的罗马英雄,被敌人抓住后,为了显示自己毫无畏惧,伸出右手放在燃烧的火堆里,并亲眼注视着火焰把手烧焦而没有缩回。敌人被他的勇气折服,将他放回了罗马。同学们说,“没有一个人会有勇气把手放进火里”。尼采没有争辩,伸手从火炉里抓出一块燃烧的煤炭放进手掌里,这个烧灼的疤痕伴随了他一生。为了让这块疤痕历久如新,他将融化的蜡泪流入疤痕,使其变得更加显眼。 关于用手从炉子里抓出烧红的煤块,我小时候亲眼见过。大概八九岁吧,村里几个大哥哥打赌,谁敢从炉子里抓起一块红炭,就把新买的手表输给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其中一个哥哥伸手就从炉子里把煤块取了出来,肉皮烫的滋滋响,并且冒着烟。众皆惊服。不过这个哥哥也没要手表,因为要了就显得没有男儿气概。 1859年,尼采开始写日记。每天记录自己的学习,娱乐,阅读以及欢乐和痛苦。有时写诗,有时写散文。他制定了庞大的学习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学,植物学,天文学和拉丁语,希伯来语,军事科学等等。首要研究对象便是宗教。“宗教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领域无比巨大,而对真理的追求则永无止境”。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尼采经常陷入深度思考。他把思考的内容写下来,文笔清晰而流畅。 186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尼采看到了叔本华的书。书中遣词造句所表现出的气势、传神和天赋当场将他震撼了。足足两个星期,尼采终日将自己泡在叔本华和钢琴曲中,凌晨六点早早起床,深夜两点方才入睡。阅读之后沉思,沉思之后写作。由于童年丧父,他把叔本华当作精神上的父亲。他说,只有三件事可以安慰我的情绪:叔本华,音乐和孤独的散步。 1867年,尼采参军入伍,成为炮兵团一名士兵。他说,服兵役具有至高的价值,可以让软弱无能的怀疑主义全部消失。各种训练和行动可以让人不断看清自己身上的天性和它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1869年,尼采大学毕业,当了一名教授,期间撰写了《悲剧的诞生》。他在书中大胆谴责了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苏格拉底既不像一个文学家那样著书立说,也不像一个哲学家那样发表意见,只是坐在公共场所给过往行人讲解那些有趣的逻辑,说服他们面对自己的无知和荒唐,并对他们报以嘲笑。 用孔子的话说,这叫“述而不作”。孔子去世的时候,苏格拉底恰好出生没几年,两位哲学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个传道方式。 从1871年开始,尼采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得糟糕起来,他经常头疼,眼疼,胃疼,情绪大起大落。他被身边人视作疯子,经常离群索居。尽管他也尽量想要融入人群,也为此努力过,可惜收效甚微。三十岁之后,他觉得自己过得越发艰难,“每隔两个星期,都要花大约十分钟时间创作一曲《孤独颂》,表现孤独而可怕的美”。 他头痛欲裂,难受得连胆汁都吐了出来,被迫离开学校,到孤独的山林中静养。“我总是一个人游荡,这样方便我清理自己的思绪”。陪伴他的只有亲妹妹伊丽莎白。 1975年盛夏,他不得不进入医院疗养,疗养期间,他读了《唐吉坷德》。他终日与书籍和钢琴为友,“四处徘徊,像犀牛一样孤独”。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尼采此时非常渴望能够结个婚,只有婚姻可以治疗孤独。“我渴望有个好妻子,越快越好。只有寻找到这个好妻子,我才获得了生活的全部,其余的就看我自己了”。朋友们相继结了婚,只剩他一条单身狗。 1876年圣诞节,寒气逼人,尼采给朋友写信说,这是我度过的最悲哀最痛苦的圣诞节。困扰我的是大脑系统的疾病,我父亲在36岁死于脑炎,我可能也会得这种病。 1879年,尼采的病情已经严重到不能正常工作,他只好放弃教授的公职,学校给了他三千法郎退休金。尼采跟妹妹说,希望去最偏僻,最安静的地方孤独终老。妹妹带他去了瑞士一个山谷,空气轻盈纯粹,光线柔和宜人,居民善良淳朴,“我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 ?1880年,尼采在朋友安排下平生第一次相亲,姑娘名叫莎乐美,俄国人,还不到20岁。她虽然长得不怎么漂亮,但是非常聪明,非常热心,非常有魅力。媒人先给姑娘看了尼采写的书,让她对尼采有了先入为主的好感。接着跟尼采夸赞了莎乐美唱歌的声音优美动听。初次见面,尼采就被莎乐美征服了,可谓一见钟情。“在呼吸短促的时间里,她就可以把我的灵魂具象化”。 跟尼采同时爱上莎乐美的是陪他一起相亲的好友保尔.李,两人互相谦让,对话如下。 尼采:她简直令人赞美,你娶她回家吧。 保尔:不,我不能娶她,我坚持悲观主义哲学,生儿育女的世俗生活让我反感。你娶她吧,她最适合做你的伴侣。 尼采:结婚?绝不。我可能在任何事情上撒谎,但这件事绝对不可能。 尼采跟莎乐美讲述了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生活经历,黯淡的童年,牧师的房子,早逝的父亲,以及浸入骨髓的孤独。但他并没有向心上人表白,而是请求好友保尔.李以自己的名义表白。他鄙视一切肉体上的结合,他希望和莎乐美成为精神上的夫妻。 莎乐美的回答同样耐人寻味。莎乐美说,自己刚从一场失败的恋爱中走出来,没有精力再谈一场恋爱。她希望和尼采建立友谊关系和精神上的恋爱关系。 两人鸿雁传书,互诉衷肠,莎乐美还专程过来跟尼采住过一段时间。但是据尼采妹妹伊丽莎白观察,莎乐美根本看不上她哥,她所有的激情和热忱都是装出来的。她对尼采动不动发神经非常厌烦。 相对于精神已经极度错乱的尼采,莎乐美还是喜欢相对正常一点的保尔.李。尼采看到二人出双入对妒火中烧。有一次三人去照相馆照相,莎乐美跟尼采说,你坐中间,我们站在两边,象征我们友谊长青。尼采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说,你坐中间,我们站在两边,让我们两个男人一起保护你。 莎乐美采纳了尼采的建议,并将此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耀,把照片洗了很多张,到处散发。 ?可惜爱情终究是排他的,三个人在一起终究不是那么回事。不久尼采就跟二人闹翻了,大骂保尔.李不是男人,“内心软弱,缺乏目标”,又说莎乐美“缺乏尊敬,感激,虔诚,礼貌,赞美和敏感”,是个“猫一样的利己主义者。你的品行在我看来已经无可救药”。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尼采离开二人,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岛上。“这是个迷人而幽静的海湾,旅馆离大海如此之近”。“每天清晨,我都会在一条风景宜人的山间小道上攀行,这条小路掩映在一片松林之中,可以俯瞰浩瀚的大海”。 就在这条曲径通幽的小道上,尼采花十个星期时间写出了绝世名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把这本书献给全人类,但我相信没有任何人能够读懂它”。 查拉图斯特拉是拜火教创始人,20岁弃家隐居,30岁开宗立教,40岁功成名就。《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他对信徒们的神谕。本书起首写道:查拉图斯特拉三十岁时候,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开了家乡的湖泊,跑去了山里。他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他的精神和孤寂,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从未感到厌烦。但是最终,他还是改变了心意——某天清晨,天刚破晓,他起了床,开始了下山之旅。 书中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佳句,兹录若干如下: 上帝死了,死于他对人类的同情。 人仿佛一条浑浊的河流,要想容纳这种浑浊,你就必须变成大海。 对人类来说,猿猴是一个笑柄或是一个痛苦的耻辱。对超人来说,人也一样。 精神有三种变形:骆驼,狮子,小孩(忍辱负重的骆驼,追求自由的狮子,赤子之心的小孩)。 我不希望被最好的敌人宽恕,也不喜欢被挚爱我们的人保护。 一个人越是要到高处、光明处,他的根就越是猛烈地伸向大地中,越是向下,越是进入到黑暗中、进入到深处,进入恶的里面。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城市的生活很糟糕,那里有太多情欲强烈的人。 女人比男人更懂得孩子,可是男人比女人更有孩子气。 男人的幸福叫做:我要。女人的幸福叫做:他要。 不能服从自己的人就要被人命令。 只有靠自己的双腿,你才能走到高处。坐在别人的肩上,头顶,让别人扛着,永远都不可能到达高处。 我们飞得越高,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越是渺小。 同情他人是把他人当作弱者而使他人感到羞愧。对所爱的人,应锻炼他,使他提高,这才是真正的爱。 在世人中间不愿渴死的人,必须学会从一切杯子里痛饮。 在世人中间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用脏水也可以洗身。 当女人爱时,男人当知畏惧:因为这时她牺牲一切,别的一切她都认为毫无价值。 我必须将自己的思想和言语用篱笆围起来,以免猪和游荡者闯入我的花园。 没有一种人际关系能够隐藏寂寞。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如此薄弱、脆弱。你在内心深处很清楚:即使你身在人群之中,你也是跟一群陌生人在一起。对你自己来说你也是个陌生人。 一个人必须先学习如何爱自己,这样才能与自己安然相处而不致在外流连。 女人最恨谁?铁对磁石如是说:我最恨你,因为你有吸引力,但是要吸引我,你还不够力。 到女人那里去,别忘了带上鞭子。 ?许多人都以为最后这句话是拿着鞭子要去打女人,其实这是错误的,尼采没那么暴力,他是热爱妇女的。尼采有一张和莎乐美的相片,莎乐美身着男装,手持马鞭。这句话就是写给莎乐美的,意思跟“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异曲同工。 本书不出所料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一个体弱多病的英国女人说,尼采先生,我想我知道为什么不能看你的书。如果人们选择相信你写的东西,那么像我这样不幸的人就根本没有活下去的权利。 又一位女士责问尼采:如果你到女人中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尼采痛苦的握着这位女士的手说,我亲爱的女士,亲爱的朋友,请不要误解我和我的作品。 1887年,尼采说,我已经43岁了,可我还是像孩子一样孤独。 尼采自比太阳。他说,太阳西沉,很快就不会感到焦渴了。我呼吸着陌生的嘴里发出的芬芳,一种伟大的凉爽就要来临了。我生命中的太阳啊,你已经没入黄昏。希望早已被掩埋,灵魂像大海一样静卧。 1900年8月25日,尼采因病去世,太阳落山了。 我们为什么要读哲学?哲学是可以让人深度思考的学问,当你为找不到生活的方向迷茫彷徨时,当你被身边的琐碎无聊搅扰的烦躁不安时,当你为自己语言乏味面目可憎无地自容时,就该静下心来读读哲学书,然后抬起头来看看寂寥广阔的苍穹,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尼采的著作影响了历史上许许多多耳熟能详的大人物,在中国起码影响了三个人:王国维,鲁迅,査海生。王国维的“境界说”,鲁迅的“一个都不宽恕”,査海生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皆来自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最好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文笔优美,思想超脱,或如高岭奇峰,或如潺潺流水,令人流连忘返。这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精装超厚,456页,物超所值,喜欢的朋友赶紧买一本看看吧。
尼采: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却惨遭背叛,告诫男人找女人最好带上皮鞭
原文链接:尼采: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却惨遭背叛,告诫男人找女人最好带上皮鞭,转发请注明来源!
「尼采: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却惨遭背叛,告诫男人找女人最好带上皮鞭」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