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神话:冷静与热情之间的人生哲思(西西弗的神话是哲学随笔吗)

这是一本书读百遍也不见得理解加缪哲学思想的一本随笔,老实承认阅读《西西弗神话》几日的结果就是差点掉头而去。加缪给哲学掘开了一口深水井,如果打捞出来还能品尝甘泉之甜。许多和加缪同时代的人都在存在主义体系中寻找探究人类生存的价值等类似问题,而同样被归于其中的加缪本人并不这么认同存在主义的观点,他的答案就浓缩在这部他用了五年时间构思写作的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中,投笔于地,掷地有声,1941年此书完成时,加缪才29岁。


在漫游诗人荷马口中,那个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凡人。在加缪笔下,他是一个荒诞的英雄。整本书中,读者随着加缪的文字一起推动那块滚落的巨石,巨石是世界荒诞本质的具象化,推巨石的行为却是正视、接受和对抗荒诞的方式,在不断思考前进的过程中感受这世界荒诞的本质与人的存在价值。

《西西弗神话》这本哲学随笔大体分为三部分:荒诞推理、荒诞人与荒诞的创作。荒诞推理中,加缪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开始了关于哲学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关于自杀问题的论述,作者认定了这个世界总体格局是荒诞不可理喻的,水至清则无鱼,纷繁复杂的世界让人的命运有了意义,“人在这世上,又终将尝到荒诞的美酒和冷漠的面包:人正是以此滋养自身的伟大。”加缪提出了人生无意义的定义,但仍要有不抱希望的反抗。这种反抗、自由与激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作者为什么会反对自我结束生命的极端做法。

在荒诞人这部分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西方经典戏剧艺术作品。从古希腊到18世纪末,西方最重要的文艺形式就是戏剧。作者举了剧作《唐璜》、莎士比亚、歌德等作品为例,分别从作品人物、演员等艺术形象与内涵出发,讲解这世间的喧哗与骚动中人类如何静观世界,这实际上也是对一部分内容即反抗、自由与激情的延伸和拓展。

第三部分为荒诞的创作,这一部分从创作者出发,加缪列举了古往今来的众多名家作品还是同时代作品,比如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最终又回到希腊神话中,在随笔的最后,加缪借用西西弗的行为解释了自己的思想,他主张即使世界有着无常的残酷与磨难,也要去寻找意义。加缪认为人类对于意义的渴望,与这个荒诞静默的世界是荒诞并存的,他要探究的就是就算知道世界并无意义,也要反抗活下去。这是加缪作品的一贯主题,他将这些都称之为“荒谬的循环”。

《西方哲学十五讲》一书中写道:“尽管希腊人承认一切都是由命运和必然性所决定的,但是他们并不因此就对命运采取放任自流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是义无反顾地逃避或抗争。就哲学而言,命运的观念从必然性演化为规律,而希腊人始终不变的是对知识的探求,因此哲学家的使命就是认识和解释命运、必然性或规律。”人类在面对绝望时候,不是借助于宗教,就是探索内在的精神,萨特写出《恶心》,他强调绝对自由,他是一名入世者,而加缪是一个出世者,作为哲学家的他一直在努力揭示战争之后无理性世界的规律,如书中所说: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他认为西西弗斯是快乐的。加缪的小说《异乡人》与《鼠疫》都是《西西弗神话》思想的内核的具体展现,展现世界之荒谬,应对荒谬之反抗。

《西西弗神话》引进中国已经有数个版本,书籍的长盛不衰往往是因为内容与思想的深邃依旧可以指引人类的前行道路。这本书的新版本书后还附有各种导读、神话的思维导图与书中所引用的书单,可以辅助阅读,这对于看到这本书就望而却步的人也许能够暂留片刻走进加缪的世界。

那么世界如此荒诞,如何活下去?脱口秀李诞有句话常被人引用“人间不值得”,存在主义者萨特说“他人即地狱”,而'我是人生的陌路人'的加缪认为世间万物经人类思维结构才能赋予意义,否定的悲观主义上开出乐观主义的花朵。天地不仁,世界就是这红尘一梦,科学和财富也不一定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昨日历史与今日现实往往会有重影之处,此处借用罗翔老师的名言:一切都是昙花一现。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每天能够活在一种从容笃定和盼望之中。生命还是需要自己去创造去延伸,在废墟之上重建内心强大的堡垒。就如同加缪人生的最后一本未完之书,那是加缪对这个世界传达的无限爱意,他对这个荒诞的世界爱得如此深沉。


@历史这样说,每周推荐一本好书,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人生无意义,所以更值得一过。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西西弗神话:冷静与热情之间的人生哲思(西西弗的神话是哲学随笔吗)」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