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通知树林中所有的动物,许诺给拥有最漂亮的孩子的动物发奖。一只母猴子与其他动物一起赶到宙斯那里,她还带着一只扁鼻无毛、相貌丑陋的小孩子来参加评奖。 当她把小孩子给大家看时,引起一阵哄堂大笑,有的还劝她赶快回家,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但她语气坚定地说:”我不知道宙斯会不会将奖品给我儿子。但至少有一点我十分清楚:在母亲眼里,这只小孩子最可爱、最漂亮的、最活泼。“ 这段小故事,让我想到了某一天深夜与先生的对话。他评价儿子越来越不好,他坦言,他越来越不喜欢现在儿子的样子。 他说:”小的时候,多帅,多可爱,多乖,而现在变得什么样子了?挑食搞得现在越来越胖,还经常撒谎、做作业拖沓,每次回到家也从来不会与我打招呼,妹妹会热情的粘过来,他则是躲得远远的。“ 默默地听着他讲,我内心其实想辩驳,但我也知道他根本听不进去。 我说了一句:”不能在孩子发育的年纪评价孩子的身材,否则会造成孩子有强烈的羞耻感,打击他的自尊与自信心。“ 他很愤的说一句:”我说的是客观事实呀,再说我又没在他面前讲!” (其实他已经很多次在儿子面前说孩子胖了,而孩子的反应是瘪嘴和不愉快) 最后他自己分析,孩子吃胖的原因是挑食,只吃自己喜欢吃的,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不吃饭。这样的习惯完全是惯出来的,从小就便教育他要营养均衡,而现在被惯成什么样子了? 听着他的吐槽与抱怨,我脑中第一想到的是:“他为什么只看到了孩子/别人的缺点,没有看到好的地方呢?” 就饮食习惯而言,孩子是不喜欢吃辣、不爱吃叶子菜,会挑自己爱吃和喜欢吃的东西,但如果食物的口感很好,他依然会尝试去吃。所以挑食的问题可能是对于食物的口感的挑剔。 同样的问题其实也发生在先生自己身上,每次周末家庭聚餐时,他几乎是每个菜尝一下,爱吃的菜会多吃几口,而不爱吃的菜不会尝试第二次。 如果将他的这个行为告诉他时,他只会说:”我没有呀,我都有吃呀。“ 而先生对儿子的挑剔,在我看来更多的像是对于儿子掌控感缺失的恐惧,因为孩子没有像他既定的方向发展,他在以自己的形式阻碍孩子发展自我。 说到为什么爸爸回家时,妹妹会很热情的粘上去求抱抱,而儿子不会呢? 1、妹妹才两岁,按照发展规律而言,她当下正处在追求亲密的时刻,并且爸爸是可值得信任的人,所以她的反应会很热情的粘上去是很自然的事情,儿子在2-3岁的时候也是如此的; 而现在儿子已经8岁了,按照发展周期来说,8岁的男孩不可能爸爸一回来就在门口笑脸相迎,并且拥抱爸爸。所以他的回应是:“爸爸,你回来了。” 而爸爸的答复是什么呢? 很轻很轻的一句:嗯。然后~便没有然后了~(爸爸几乎不会问孩子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作业完成了吗?等等,任何与孩子有连接的事情) 2、儿子与先生之间确实是有距离感的,因为害怕先生,先生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是挫折教育,错误直接指出、批评。他极力想纠正,但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可能还有点用,但实际上孩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孩子内心是反抗,不认同的。比如撒谎这个行为,表面认同,实际不认同。 昨天夜里,儿子在观战爸爸打游戏,突然间放了个屁,爸爸问:“你刚放屁了吧!”儿子紧张地回:”没有啊!“ 爸爸回:”还没有,明明就是你放的屁,还撒谎。“ 他沉默不语~ 爸爸说:”别看了,出去吧,臭死了。“ 我就对着孩子说:”去睡觉吧。“ 儿子还是特别想继续看,一直在说:”再看爸爸打完一局。“ 爸爸说:”去睡觉,去睡觉。“(他内心很反感孩子撒谎) 我催促他去睡觉吧,在他离开我房间的时候,我问:”你刚才承认是自己放屁,爸爸并不会说你的。“ 他说:”爸爸会说的。“ 儿子难过,又愤愤地离开了房间。 其实我知道他为什么不承认,因为他很害怕爸爸在这些事情上责备他,批评他。因为这是爸爸一贯的作风。 撒谎的背后真实原因是”害怕以及对父亲不信任,因为父亲从未无条件的接纳过自己“ 再举例,儿子第一次在吃饭时打了个长隔,先生怒斥到:“你怎么这么没有规矩,懂不懂得这样非常没有礼貌。”儿子一脸懵,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反正看到爸爸生气了,于是就觉得是自己错了,他迷茫与内疚的说:“对不起。” 先生接着说:“对不起,对不起,你的对不起怎么这么不值钱,随便就说出来,你知道你为什么错吗?” 我有点于心不忍,便对儿子说:”在餐桌上不能当着别人的面直接打嗝,特别是长嗝,如果你确实是自然反应,需要这么做,你可以拿手捂住嘴,这样即卫生,也是一种礼貌。“ 我没有直接驳斥先生,而是间接的教会孩子如何去做,因为我知道我们从来没有教过他在餐厅上不能这样做。 一件从未教过的事情,为什么先生会生这么大的气,因为在他的映象里觉得自己是有教过的,或者说他认为孩子应该懂。 在很多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规矩先生都没有事先教过孩子,而是在发生的时候斥责孩子不懂。 我早期也曾因此和他辩驳过,甚至也吵过,但他却从来不理会我的建议。在他的内心里会觉得我提出的建议都是对他的否认。 先生的教育方式与问题源自于他的原生家庭,以及他的被动型人格。 这种人格的形成主要是童年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各种不信任与不被接纳的对待造成。 虽然他一直想极力的让孩子不变成他,但他依然在使用着自己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着自己的儿子,潜移默化的改造着儿子变成与他一样的人。 儿子在害怕父亲这一点上就已经证实先生的努力起作用了。 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来自父母的人格以及父母的养育方式,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能够及时发现以及及时调整和纠正。 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自然也不会完全正确,我也会带着很多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 孩子的问题一定是父母共谋的结果,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带着伤长大,而父母更是带着伤在养育孩子。 父母不易,孩子不易,成长不仅是孩子,更是父母的成长。 #父亲是孩子永远的偶像##原生家庭那些事#1
2
3
4
父亲是变成儿子的英雄偶像,还是变成儿子恶魔呢?
原文链接:父亲是变成儿子的英雄偶像,还是变成儿子恶魔呢?,转发请注明来源!
「父亲是变成儿子的英雄偶像,还是变成儿子恶魔呢?」评论列表